排序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行无行’,行军无阵容,謂自视无谋略。‘攘无臂’,攘臂无勇士,謂自视无实力。”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弗猒,是□□□”,损掩“以不猒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弗”作“无”,“不”亦作“无”,谓“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'受國之不祥,是為天下之王',按:六朝残卷无二'之'字,'為'作'謂'。磻溪同。···'不祥'上'之'字,宋河上、彭、寇、赵同此。'是為',范、宋河上、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赵作'是謂...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玄之有玄,衆眇之□”,“又”假作“有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“門(简作门)”字损掩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和复旦本及高明本皆校“眇”为“妙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7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皆知美之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文句比较完整,疑后人修饰而成。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毒,厚也;’《释名》:‘亭,停也;’据之是亭、成、毒、熟声义皆相近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仁’,古本作‘善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紛’,王弼作‘分’,《谷神子》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节韵读:名,耕部,臣、賓、令、均,真部,耕真合韵。名,耕部,有、止、殆,之部,耕之合韵;下,鱼部,海,之部,鱼之合韵。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自勝者,□□”,损掩“强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朕者,强也”,“勝(简作胜)”假作“朕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“自勝者”从甲本,“强也”从乙本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8_苏辙
苏辙注云:“圣人知剛强之不足恃,故以柔弱自处。天下之剛强,方相倾相轧,而吾独柔弱以待之。及其大者伤,小者死,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毙,此所以勝也。虽然,圣人岂有意为此以勝物哉?知势之自然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微眇玄達’,今本作‘微妙玄通’,‘眇’、‘妙’二字通用,‘通’、‘達’二字义同,此当从今本。”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此两语言“其事未彰著,微小易散去也”(河上公注)。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没身不殆’,叶无此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民復畜兹”,无“而”字,“畜”為“孝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晓纽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无“而”字,“民”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夫’字。臧疏有‘夫’字,无‘能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今舍慈且勇,勇则害物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文下句曰:‘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。’果如刘氏(刘师培)所解,以‘德’、‘仁’、‘義’、‘禮’皆倒属于‘道’,则下句当作‘夫道者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’吾人若据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寧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讳改为‘甯’。今据原碑文改正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輿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弼。陆德明以为弼本亦作‘譽’。《谷神子》、《指归》又作‘造輿於无輿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5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圣人虚心若谷,涵盖天地,无所不容,无所不应,所以致虚极,而守上德不德也。圣人纯白素朴,性天全真,一尘不染,而能含垢若污,不与世知,所以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,而致天下之大白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故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'。《音辩》云:'司,主也。徹,去。上声也。'经典'徹'与撤'通。故臣之有德以化民者,聖人惟主於符合而已。臣之无德而害民者,聖人则主於去之。'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敦煌本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貣(tè)”,為“忒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透母职部,為同音通假),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貣,假借為忒。”《管子·正篇》:“如四时之不貣,如星辰之不变。”《史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1_薛蕙
薛蕙云:“物各有自然之性,岂可作為,以反害之邪!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惟因其自然而已。聖人所谓‘甚’、‘奢’、‘泰’者,非若后世夸淫、踰侈之事,凡增有為于易简之外者,皆是也。《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‘不’,吕等作‘非’;葛‘耶’作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倚’作‘依’,葛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查苏辙本,经文“倚”如字,而不作“依”;而注文云:“盖福倚于禍,禍伏于福,譬如昼夜寒暑之相代。”其字亦作“倚”而不作“依”。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0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按《释文》唯出一‘繩’字,谓‘河上本作繩’,其义不可能解。卢文弨考证谓‘当是作繩繩’。王本既作‘繩繩’,则河上本作‘繩繩’,亦无以异于王本。旧钞河上本‘繩繩’下有‘兮...
《老子》59_音韵_02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久字,上与母韵,与《诗经》韵同;下与道韵,与《周易·象传》韵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