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48页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21_述评

这又是一章道的写状。开头两句概括地阐明了“德”和“道”的关系。老子认为“孔德”的一个法则就是“唯道是从”。“道”是核心,“德”是由“道”决定的;“道”内在于万物,“德”是“道”所显...
03815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清源‘公’下有‘自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‘於小’、‘為大’对文。‘於小’,猶為小也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‘韩果称為东藩之臣;’《赵策》‘為’作‘於’,是已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驚’借为‘警’,《易》‘震驚百里。’郑注:‘驚之言警戒也。’”
03815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我愚人之心也哉’,李荣‘也’字无。谓圣人居心,无识无求,一若愚人也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2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道有以来,更閲終始非一也。甫者,始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為是,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或炅或吹”。“炅(rè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的古字。王冰注《素问·举痛论》谓:“炅,熱(简作热)也。”《老子·德篇》“靓勝炅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0385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身觀身”前无“故”字是。上一段是讲修身、修家、修鄉、修邦、修天下的功用问题,本段经文是讲用“以物觀物”的“直觀(直觉)”方法去认识事物的途径问题,两段之间所讲的问题,其...
03815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并无‘也’字。陈无‘何也’字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沕身不怠”,损掩“道乃久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道乃”,误脱“久”字(高明已校补),后句作“没身不殆”。今前句从《甲本释文》,后句从...
0388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按:俞氏据河上注知经文两‘言’字,皆当作‘者’,与下文一律者也。今按王注云:‘实在质也,本在朴也;’但释‘信’与‘美’之义,而不及‘言’,以其所见本亦作‘者’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7_孙诒让

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九引《老子》‘屈’亦作‘詘’,与傅本正同。‘大巧若拙’句在‘大辯若訥’下,下又有‘其用不屈’四字。以上文‘其用不弊’,‘其用不窮’二句例之,则有者是也。韩所...
0387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'故聖人之言云',按:六朝残卷无'之'字,磻溪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柰卷、臧疏'故'字同此。各本作'是以'。臧疏无'云'字。柰卷、赵写无'之言'二字,卷子成疏无'云'字。'
03810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兕’,陆徐履切,李音似,(似)牛,青色,一角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云:“‘兕’,毒兽,形如野牛。”邵若愚云:“兕,如牛,色青,重千金,一角如鞭,长三尺。”《说文·舄部》云:...
03810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卷子成疏‘德’作‘得’。臧疏、馆本、易州无‘焉’字。《后汉书·荀悦传》注引‘焉’作‘也’。”水海按:又据顾本成疏:“‘两’,谓鬼处于阴,人处于阳,幽显得所不相傷害...
0386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,是荣作‘正’。《书钞》一百四十九引‘貞’作‘真’,此则因宋钞兼避仁宗讳,故又改‘貞’為‘真’耳。按:‘貞’为‘正’之假,其谊专指清静之...
03812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6_王弼

十四章王弼注:‘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。欲言有邪,而不见其形,故曰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言地不能用道寧静,则恐有崩沦之灾。昔‘岐山崩,三川震’是也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训“亡”为“忘”不妥。“若存若亡”是说“中士聞道后的表现”。“亡”、“存”相对,故“亡”应训“无”。严遵谓“中士所眩”,以“眩”(两眼昏花)来说明“中士聞道”后的精神状态,...
03812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无‘於’字,《说苑·敬慎篇》引有‘乎’字。‘於’、‘乎’古通,是古本当有‘於’字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10_吕吉甫

吕吉甫云:“天之道无為而已矣。无為則无私,无私則均。猶之張弓也,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,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,适於均而已矣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45_音韵_04_顾炎武

顾炎武云:“‘缺’去声,则苦惠反,亦作‘缺’。《老子》‘大成若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’”
0387

《老子》29_述评

此章节主要宣扬的是无为守中、顺任自然的思想。吕惠卿说:“《老子》言取天下常以无事。无事者,因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,故能得天下之心而使之不去,非有以为之也。惟道可以御器。天下之器神器也...
03815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能’下当有‘如’字,是也。惟‘乎’字亦系衍文。‘能’字亦系‘而’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5_江永
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平声第一部:“聾,卢红切。《战国策》苏秦语:‘舌敝耳聾,不见成功。’《吕氏春秋》:‘何以知其聾?以其耳之聰也。’按:‘聾’字以此为正。《老子》‘五色令人目盲’四句,...
038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7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。”水海按:开元碑本作“柔弱勝剛强”。
03811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之‘神’,宜读为神祇之神。‘非’者,盖‘不唯’二字之合音,若合‘之于’或‘之乎’而为‘诸’,合‘之焉’而为‘旃’,合‘而已’而为‘耳’,合‘不律’而为‘笔’...
03812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静為下’,古本作‘以其静,故為之下也’。司马作‘以其静,為之下’。一无此句。”
038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