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49页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景龙碑作‘其致之’,与王本同,朱谦之《老子校释》遗漏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彰’,音章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在道’,王弼作‘其在道也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其於道也’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改“真”为“德”说不妥。“渝”,《说文》谓“变污”,此义正与“質真”反。“如渝”,犹如后文的“若浊”(《道篇》)。“質真如渝”,言質朴纯真好似污浊的样子。此与上面几句“建言...
0389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7_沈一贯

沈一贯云:“凡物远不可见者,其色黝然玄也。大道之妙,非意象形称之可指,深矣,远矣,不可极矣,故名之曰玄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夫’字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吾不知誰之子’,纂微、司马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‘象帝’,李如字,象,似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多聞、博赡也。’是成作‘多聞’。二十三章‘希言自然’、四十三章‘不言之教’,‘多言’为‘希言’或‘不言’之反;老子自作‘多言’,不作‘多聞’或‘言多’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4_任继愈

任继愈云:“老子的哲学,无论在世界观方面或在辩证法方面都具有这种素樸的、直观的特点。‘道’,《老子》的书中也是用直观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的。老子对世界的本源,说‘无以名之,字之...
03811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五音’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也。‘聾’,力东反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牝恒以靓勝牡,为亓靓□,□宜為下”,“静”假作“靓”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损第二句句末的“也”字和第三句句首的“故”字,无第三句句末的“也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03813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古之極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筋”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筋,从力、象筋也;”田潛云:“力,筋也,象人筋之形;竹为物之多筋者,从力象其形。”《九经字样》云:“作‘筋’讹俗,又作‘觔’,误。” 又,严...
03811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6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‘天門’者,治乱废兴所从出也。既以身任天下,方其開闔变会之间,众人贵得而患失,则先事以徼福。聖人循理而知天命,则待唱而后和。《周易》曰:‘先天而天弗违非先天也,后天而奉...
03813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‘业’,帛书研究组读为‘友’,假借为‘柔’。乙本假‘朕’为‘勝(简作胜)’。與今本勘校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柔弱勝剛强’,也有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或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...
0387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句各本不同,皆有‘孰能’二字居句首,王弼本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,语尤晦解。帛书甲、乙本均无‘孰能’二字,文句整齐,今从写正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”。《吕览》亦有“九成之台”之说。“九成”,即极高之义,后即成為一个固定词语。汉马融《长笛赋》云:“托九成之孤岑兮,临萬仞之石磎。”谢朓《观朝雨》云:“...
0386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若宵,細久矣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。帛书乙本作“若宵,久矣亓細也夫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,《乙本释文》即校为“肖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严遵本作“若肖,久其小矣”。遂...
03810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无‘斵’下‘者’字。‘稀’,各本作‘希’,无‘自’字。苏、林无‘其’字。葛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得’并作‘德’。古字‘得’、‘德’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‘吾為若德’,《汉书》作‘公得是已’。河上公、王弼‘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’上,俱无‘從事’句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无‘是以’二字。按:四‘之’字并为‘萬物’之代名词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詘’,各本作‘屈’,王弼注曰:‘故虚而不得穷屈,動而不可竭尽也。’则王亦作‘屈’。按:‘虚’借為‘空’,‘屈’借為‘渴’。《吕氏春秋·慎势篇》:‘尧且屈力。’高诱...
03812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亘古常存,悠久无穷者,道也。若我之身,与道为一,则我一道也,道一我也,道之中,本无可危,又安有危於我者乎?没身不殆,不亦宜乎?”
0388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2_奚侗

奚侗云:“全、正、盈、新為韵。以全、新韵正、盈,乃音变,如《九辩》清、人、新、年、生、怜、声、鸣、征、成相韵之例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適(zhé)”。“適”,“謫”(zhé)的假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锡部,《集韵》謂“適”为陟革切,《广韵》谓“謫”为陟革切,属同音通假)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...
0389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8_刘巨济

刘巨济云:“衆妙者,萬物之妙也。萬物皆有妙,而皆出于道,则道妙萬物也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白玉蟾、磻溪、经幢、赵写本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范谓杨孚、王弼同古本,则王确作‘不為始’。成疏曰:‘始,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不為始’。伦按:当依王弼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...
03812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吾不知其誰之子’,陈碧虚、司马本无‘之’。李约云:‘帝,生物之主也,群化皆处后,唯道独居其先。象,似也,道性谦,故不言定处其先,而云似。’
0381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边韶《老子铭》曰: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不自生也。’盖本此文。则边据本无‘其’字。《晋书·纪瞻》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引同此(指傅本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...
03814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(‘以’前之)‘可’字。”
03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