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好’,与‘孔’同。《尔雅·释器》‘肉倍好謂之璧’,‘好’即‘孔’也。‘好’、‘孔’双声同转。”马叙伦云:“《尔雅》之‘孔’为空之借,此当如字读。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惟其能用其光,復歸其根,则終身不至于有咎,而能密合常久之道,故曰‘无遗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器之形,外实而内虚,外有而内无,工虽施于人,妙实合于道,妙在以空為用,以无為中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混’字,甲本作‘阑’,乙本作‘裙’,皆音假。··高说是也。《道德真经》(即白文本)及唐明皇本、苏辙本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,疑為后人增衍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邢玄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柰卷、高翻并作‘蔕’。《字林》云:‘蔕、柢音同’,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引古《老子》亦作‘蔕’(),范说非。又,‘長生久視’为当时通行语。《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以其无争于万物也,故莫敢與之争。’即本此章而言。王念孙云:‘莫敢本作莫能,此后人依《文子·道原篇》改之也。唯不與万物争,故莫能與之争,所谓柔弱胜刚强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君子者,谓人主也,言其志可以君人子物,故云君子。輜,屏車也。重者是輕者原也,此举喻也。言人君常守重静,犹如所為之不離輜重,行者若失輜重,是无所取给,必遭冻馁。人君若好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嘘’,陆、王弼作‘歔’;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并作‘呴’,许具切。‘吹’,李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或接’,御注、河上‘接’作‘载’,王弼、梁简文作‘挫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,唯两“其”字作“亓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仅残留一“用”字,余皆损掩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,“用”字上有“是故”二字,谓“是故用其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寇、白、张嗣成、张之象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,范与此(傅奕本)同。彭、吴、臧疏、赵写作‘夫物芸芸,各歸其根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夫物云云,各歸其...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不知有之’,一作‘下知有之’。今从吴幼清本。”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6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少者复本,則得矣。多者有為,則惑矣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,各本并作‘希’。按:此句上下有脱文。”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一上有'故',无二'之'。'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能’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能”。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英伦、御注,三本均作‘涣若冰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说文》:‘悠,憂也;从心,攸声。’段注:‘悠同攸,攸同脩,古多假攸为脩,长也,远也。’是‘悠’乃‘脩’之假,而‘猶’、‘由’又‘悠’之假也。‘悠兮’,幽远无象之貌。...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也’,一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‘間’,隙也。傅奕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本少‘出於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法,谓法则也。人不违地,乃得全安,法地也。地不违天,乃得全载,法天也。天不违道,乃得全覆,法道也。道不违自然,乃得其性,法自然也。法自然者,在方而法方,在圆而法圆,于自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是以聖右介,而不以責於人'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'各本作'是以聖人執左契',此脱'人執'二字,假介為契。契即契约,古以右為上,如秦汉虎符皆右在皇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2_傅奕
傅奕云:“‘鍵’,古字作‘闥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果而勿强。’是成‘果’上有‘是’字。‘果’上当从范本增‘是謂’二字。‘是謂果而勿强’,与下文‘是謂不道’并列。十四章:‘是謂无状之状,···.是謂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损掩“生”后之“曰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虞世南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己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王安石本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
《老子》6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持、謀,之部。判、散、亂,元部。木,明纽屋部;末,明纽月部,双声為韵。土、下,鱼部。敗,月部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為,歌部;敗,月部,歌月通韵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事、之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2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此下言天道谦虚,以戒人事勇敢。天不与物争,四时盈虚,物无违者,故善于勝。天何言哉?福善而祸淫,曾无差忒,故云善應。天道不召物使从己,物不能违,自來顺天耳。天道玄远,繟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四章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’之‘冲’,当作‘盅’,此‘冲’,当从本字。《说文》:‘盅,器虚也;’‘冲,涌摇也。’二谊不同。道之盈虚,譬之以器,故用‘盅’;陰陽精氣,涌摇為...
《老子》43_述评
这一章节申述的是“守柔”、“无为”的思想。老子首先指出柔能胜刚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”。可见“至柔”的东西威力之强,作用之大。“守柔”是“无为”的一种表现形式,所以老子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