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75页

《老子》73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殺、活、害,月部。惡,铎部;故,鱼部,鱼铎通韵。勝、應,蒸部。來、謀,之部。,月部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
0357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勝人有力’,御注‘人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王弼注(见前引文)以‘智慧’与‘巧伪’解释‘伎巧’,并以‘智慧’与‘巧伪’并列,合称‘智巧’。河上公注(见后文引)谓‘多知伎巧’。古‘知’、‘智’二字通用,‘知巧’即‘智...
0358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閑、屯,文部。察、㹟,月部。倚、也,歌部;伏、極,职部。奇,歌部,妖,宵部,歌宵合韵。恍,支部;久,之部,楚音支之合韵。割、紲,月部;刺,锡部,眺,宵部,锡宵合韵。
03514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俞樾、刘师培、王先慎、朱谦之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蚤服”,正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,是知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蚤服”。但“蚤”则是“早”之假。“夫唯(惟)···是以··”王弼等本作“...
03513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事遂’,五注作‘名遂’。‘百姓皆曰’,司马无‘皆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皆曰’作‘謂’,黄、程‘曰’作‘謂’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0359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首句‘恒且’下衍一‘畏’字,因抄写而误,当删去。……首句帛书‘若民恒且不畏死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不畏死’,唯遂州、傅奕等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。易顺鼎云……。今譣之...
03510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5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出生入死:人出世为‘生’,入地为‘死’。这句通常有两种解释:一、人离开生路,就走进死路。王弼注:‘出生地,入死地。’二、人始于生而终于死。吴澄说:‘出则生,入则死。出谓...
03513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予善天’,甲本‘天’字捝漏,抄写之误,当据乙本补。今本作‘與善仁’或‘與善人’。
0351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二语乃上世遗言,故《老子》采用之,而又分释其义于下也。‘辱’与‘大患’对举,皆名词;‘寵’与‘貴’皆动词。‘寵’谓爱之,‘貴’谓重之也。《老子》言君道,尝言:‘知其白...
03510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夷’,范本作‘幾’,江氏《二十一部谐声表》与夷、希、微三字均属脂部。首,幽部,後,侯部,幽侯合韵。‘後’字与‘侯’通谐,‘有’从之转入。邓廷桢同(姚文田),惟未及首、...
0356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0348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則攘臂而扔之’,‘扔’,人证反;又音仍,引也,因也。《字林》云:‘就也。’”
0347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天下皆謂吾道大不肖,夫唯大故不肖,若肖,久矣其也小夫。’肖、肖、肖、小為韵,二字入宵部。”又云:“‘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‘儉’、‘先’為韵,二字入文部。...
0348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2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發’,读为‘廢’。《说文》:‘廢,屋顿也。’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‘四极廢’,高注‘廢顿也’。《左传·定公三年》‘廢于炉炭’,杜注‘廢,坠也’。顿、坠之义,与倾圮同。恐發...
03411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楚俗“貴左”是史实。本章“君子居則貴左”、“吉事上(尚)左”及通行本七十九章“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”,就反映了这种楚方俗。崔述在《丰镐考信别录》卷...
03412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本皆以‘當其无’断句。按《考工记》‘利转者,以无有為用也’;是应以‘有’字断句。下并同。”水海按:陶方琦同意毕说。
0348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云:“正者,法制禁令,正其不正,管、商以正治國,帝王以修身齐家為本,不恃法制禁令以為正。奇者,权谋诡诈,谲而不正,孙、吴以奇用兵,帝王以吊民伐罪为心,不尚权谋诡诈以为奇。奇者仅...
0347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8_钱大昕

钱大昕云:“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;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石本(景龙碑)但云:‘是以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此类皆远胜他本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六章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;彼文‘公’、‘王’,即此文‘王公’也。弼注‘而得一者王侯主焉’,与经文‘而王公以為稱’无关,不能据以为证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410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两者,‘有’、‘无’之道,而同出于道也。言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。世之学者,常以‘无’为精,‘有’为粗,不知二者皆出于道,故云‘同謂之玄’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者,同出乎神;而...
0347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6_东条一堂

东条一堂云:“按:《臣轨·守道篇》引‘强’字下,有‘於’字,与王注合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1_校勘

两句,帛书甲本“微”作“聳”,為“微”的异体(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和《北海相景君铭》、《赵宽碑》皆有此字,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摹写本释文即把“聳”写作“微”),《...
0348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善’、‘惡’相反。‘唯’、‘阿’二字义同,与‘善’、‘惡’匪一律。‘阿’当作‘訶’。《说文》:‘訶,大言而怒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訶,怒也。’‘訶’俗作‘呵’。...
034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居其實,不居其華’,一作‘處其實,不居其華’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按所损之字数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。帛书乙本“两者”之前损掩一字,不可得知所损为“此”字,还是“知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为“此”,其他文字皆同...
03415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二十章王注:‘下篇為學者日益,為道者日損;’系引此章经文,可证王本二‘日’上亦有‘者’字,当据补正。”
03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