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按旧钞河上本作‘何謂寵辱?寵為上,辱為下’;诸王弼本作‘何謂寵辱若驚?宠為下’。虽然陆氏惟注‘河上本无若驚二字’耳。今本王本‘寵’字下‘為’字之上,当脱去‘為上辱’三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繩繩兮’,李如字,运动不息貌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子并无‘兮’字。黄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‘王侯’,吕作‘侯王’,吕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20_吴澄
吴澄云:“大國不恃其尊,谦降以下小國,則能致小國之乐附;小國甘处于卑(谦卑),俯伏以下大國,則能得大國之见容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’,敦煌庚本‘下’下有‘之’字。锡昌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大事必作於細。’是荣无下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前句“飄(简作飘)”作“”,后句同。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张嗣成本、张之象本“飄(简作飘)”字前皆有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遂州、彭、范作‘生生’,柰卷、王羲之、赵孟頫作‘求生’,高翻作‘生求’,傅作‘求生生’。严无‘以其’二字,彭、柰卷‘厚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按作‘生生之厚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8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根据现代的科学定律来理解老子所说‘獨立而不改···’的意义,这话是合乎科学定律的,是唯物主义的对世界的认识。因為混成之物(气)是‘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消散也不死不...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者歟’,古本。天道公平,人鲜能知,故取張弓之喻,以明之。夫張弓者,高則抑,下則舉;有餘者减,不足者補;取其相称而已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0_吴云
吴云云:“‘轍’,傅本作‘徹’。”水海按:卢氏抱经《释文考异》:“《说文》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皆以‘軼’为‘轍’。按:‘軼’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嗷”。张舜徽指出:“《说文》:‘嗷,口也。’(今本误作‘吼也’,兹依段注改。)‘嗷’与‘竅’义同,謂孔穴也。空虚能受,故引申有归趣义。”今存旧本“嗷”多借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聲人不仁,以百省□□狗”,“聖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姓”借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,“為芻”二字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聊人不仁,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《说文》云:“夷,平也。从大,从弓。东方之人也。”“夷”字训平,但从此字的构造看来,其初义当是东夷人的专称。而“德”,《说文》云“行平易也”。可知帛书《老子》此“夷”为“德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劳健说是也。或断为“道,常,无名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樸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,樸(‘樸’字后为句号)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、樸”;或断为“道常,无名之樸”等,皆不合《老子》之旨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3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‘天門’,河上公本作‘天地’。”水海按:譣河上公注云:“‘天門’谓北极紫微宫,‘開闔’谓终始五际也。治身,天門谓鼻孔,開谓喘息,闔谓呼吸也。”则河上公本亦作“天門”。作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民多利器,國家滋昏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皆如此,帛书亦同,唯甲本‘國’作‘邦’。唐人本,‘民’字多作‘人’,当是避李世民讳而改。‘利器’的‘器’即生产工具,‘利器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故曰:禍兮福之所倚,以成其功也。··故曰:福兮禍之所伏。’玩上下文义,‘以成其功也’五字实为《韩非子》补足《老子》之语,非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刘说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豫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述此义曰:‘故知者不以言谈教,而慧者不以藏书箧,此世之所過也,而王寿復之,是學不學也。故曰:學不學,復歸衆人之所過也。’据此,则古本‘復’下有‘歸’字,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功成事遂”与“成功遂事”意思相同。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功遂事”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即同此。“成”:完成,成就,动词,带宾语。《说文·戊部》:“成,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相望’、‘相聞’,近也;‘至老死’,久也。近而且久,不相往来者,各足故也。道足,则无事咨询;财足,则不相乞假。‘使民至’,一无‘使’。‘而不相往來’,一无‘而’,‘相’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4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衆人之心,常怀不足,终日营营於功名富贵,逐逐於荣华得失,即已无不遂意,而贪之不已,惟求有餘。我獨若遺,遺者,遺弃其求餘之心,守其知足之念也。功名不能乱其志,利禄不能惑其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河上注:‘孔,大也。’二谊相近。‘德’為‘得’字之假,景龙碑本作‘得’,正用本字。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士容篇》:‘此国士...
《老子》21_音韵_03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順衆父’。古、去、父,皆五部字,為韵。‘自今及古’,义与前‘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’合。则原作之必非‘自古及今’,决矣。”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不知知,病矣’,古本。道不可知,人能知乎不知之处者,庶几于道矣。故《庄子》曰:‘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’然则不知而妄知为病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