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98页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聖人无常心’。帛书乙本作‘聖人恒无心’,文义为长。后出诸本既改‘恒’為‘常’,又误倒其字矣。今据乙本改正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今本王作‘屈’,与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同。《释文》出‘掘’字,知王本作‘掘’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濟’借为齎,《说文》曰:‘送诣也。’今通用‘濟’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文、傅奕本‘人’作‘民’,河上公本(指王羲之本和嘉靖刊河上公本)作‘人’,唐以后传本有三十四种作‘人’(据蒋锡昌统计)。《老子》书用‘人’、‘民’虽不甚严格区别,但...
03212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故去彼而取此”,“彼”指“為目”,“此”指“為腹”。人一起贪欲,则永难满足,以致亡身。所以老子要“去目”,即“摒弃物欲的诱惑”,而“為腹”即“持守安足的生活”。“去目”、...
0318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,后人所益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曰筮,筮曰□,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大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遠(简作远)”字,第三句“遠曰反”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其句中“筮”,则為“逝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...
0315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张嗣成、危大有本均引‘名’作‘明’。武内义雄曰:‘名乃明字之假借。’今按: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名,明也’;名与明音义通,不必改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武内义雄谓‘見小曰明’之‘小’字,為‘常’字之坏体,以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為证。此说甚辨。惟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云:‘見人之所不可見谓之明;’则見小曰明之说,更為可通。又...
0318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脩之身’,河上、王弼‘脩之’下有‘於’字,下‘脩之家’、‘脩之鄉’亦然。御注、高翻五句皆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存王弼本有“於”字,譣王注:“修之身则真,修之家则有餘...
03115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,奚侗《老子集解》如此。依河上注语增‘止’字。傅奕‘止’作‘澄’,‘静’作‘靖’,‘之’后有‘而’字。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与道藏陆希声、吕惠卿、邵若...
0318

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言聖人尽以為人,则己所得愈有;尽以與人,则己所得愈多。七十七章:‘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’七十九章:‘天道无亲,常與善人。’盖聖人不足,天将补之;聖人為善,天将助之...
03113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朴散’各本‘散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‘用為官長’,各本‘用’下有‘之則’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07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長,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長生。”久【kǐwe】、久【kǐwe】为韵,入之部;生【fen】、生【fen】为韵,入耕部。“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...
03113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’,《周易集解》‘屯’下虞翻引第一句同此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引‘善建者不拔’,注‘言建之无形也’。王念孙云:‘此六字乃正文,非注文也。故善建者不...
03111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詘’,音屈,枉曲也。太史公司马谈同古本(作诎)。大直者,顺物自然,故若詘也。大巧者,至妙无机,故若拙也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;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。当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今本经后人删改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一章王注:‘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‘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’,全引此章经文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诸本‘亭之毒之’,作‘成之熟之’,非是。...
03111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0317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大象’喻道也。下篇云‘大象无形’、‘道隐无名’。‘往’,歸往也。言体道之圣人为天下之人所歸往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作‘民之迷,其日固久’。”水海按:凌瀛初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日”字,而乾道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...
03115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濁以靖之而徐清’,‘靖’一作‘静’。然‘靖’训安,接下文义相贯。‘而’字,王弼同古本。谓心虽应物,而谁能濁之?以其能安定之,而徐自清也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范应元云:“音現。”《广韵》:“胡甸切。”上古为匣纽元部【xian】,是“現”的古字,介绍、引荐、推荐之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豹见宗鲁于公孟...
0317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者歟’,卷子、馆本、成疏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與’二字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為道者日損’,帛书乙本作‘聞道日云’,‘聞’、‘云’显然是写了别字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物或歔’,‘歔’音虚,河上本作‘呴’,许具反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与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并作“嘘”,一河上公本当作“嘘”。晋朝的王羲之书写河上公本即作“或嘘或吹”,可知古...
0315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8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殖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植’,《说文》无‘植’字,疑为‘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殖,积也。’殖即积累的意思。‘已’,止也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發’字疑衍。《说文》:‘狂,狾犬也。’重文作怔。狂本心疾,故字亦从心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‘幼而狂。’杜注:‘狂,无常也。’盖心失其本能,改其常态,是為狂。‘心狂’...
0315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3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