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99页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苛胃龍辱若驚”,“何”假為“苛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歌部),“謂(简作谓)”假為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何胃弄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...
0426

《老子》57_今译

以清静正规之道治理国家,以特异权谋之术用兵打仗,以不生事扰民治理天下。我凭什么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呢?(就凭:)天下的禁忌讳诫越多,人民就越陷于贫困;治政者的权力越多,国家就越陷于昏乱...
0296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苏无‘是以····’一句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、苏辙本仅有此句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而无后半句“能成其大也”五字。张氏之说有误。
05311
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得寵荣驚者,处高位如临深危也。贵不敢骄,富不敢奢。失者,失寵处辱也;驚者,恐祸重来也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倚’作‘依’,葛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查苏辙本,经文“倚”如字,而不作“依”;而注文云:“盖福倚于禍,禍伏于福,譬如昼夜寒暑之相代。”其字亦作“倚”而不作“依”。...
0279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‘往’,王也。”
0617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及’字,傅、范本作‘苟’。范曰:‘···’盖‘及’与‘若’同义。王念孙曰:‘···’今证之古本,知‘及’与‘若’同,与‘苟’字亦可互用。又,‘患’字下室町本有‘乎...
0268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8_杨树达

杨树达云:“‘其’犹‘豈’也。‘其无正’,即豈无正?问辞也。‘正複為奇,善複為妖’,答辞也。‘善複為妖’上,疑脱‘其无善’三字。”(《古书疑义举例续补》)
0416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二章‘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’‘樂’即‘五音’,‘餌’即‘五味’。”按:杨树达云“(餌)谓喜與人饮食,樂音洛,非谓音樂”。诸家说并存,唯蒋锡昌以《老子》解《...
03812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愛以身為天下,女何以寄天下”,前句同此句;从上下文义看,后句不通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句,后句“若”作“女”;“女”,后来写作“汝”(“女”為“汝”的古字)。《集韵...
04814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嬥’,嬥,以照反。”按:陆所见王本作“嬥”。
0525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3_高亨
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‘視之不可見’句,唐玄宗本未误,当据改。”刘韶军云:“‘視之不足見’,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帝同,唐玄宗注疏本经文作‘視之不可見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6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希,即四十章‘大音希声’之意。希声,即希少之声、超量感之声,亦即无声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说文》:‘嗇,爱濇也,从來,从面,來者面而藏之,故田夫谓之嗇夫。穡,穀可收曰穡。从禾,嗇声。’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曰:‘嗇字本训当为收穀,即穑之古文也’,其说甚确,嗇...
04712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象、往,阳部;害、大,月部;餌、止,之部。言、見,元部;味,物部,聞,文部,物文通韵,既,物部,文物通韵。
02412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3_高明

高明云:“按:‘裙’字从君得声,‘混’字从昆得声,‘君’、‘昆’皆见纽文部字,古读音相同,故甲本‘園’字与乙本‘裙’字,均当从今本假為‘混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則’字,河上公、《韩非》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无“則”字。譣河上公注:“莫知己德有極,則可以有國,为民致福;”知河上公当有“則”字。查敦煌唐写...
04111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注曰:‘欲使遇祸患;’似河上作‘使’字,然河上注下文‘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’亦曰:‘欲使其骄奢至危也;’是河上以‘欲使’云云释‘必固强之’、‘必固興之’之意,经文...
0471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按《释文》唯出一‘繩’字,谓‘河上本作繩’,其义不可能解。卢文弨考证谓‘当是作繩繩’。王本既作‘繩繩’,则河上本作‘繩繩’,亦无以异于王本。旧钞河上本‘繩繩’下有‘兮...
0369

《老子》59_音韵_02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久字,上与母韵,与《诗经》韵同;下与道韵,与《周易·象传》韵同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6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此言物势之自然,而人不能察,教人当以柔弱自处也。天下之物,势极则反。譬夫日之將昃,必盛赫;月之將缺,必极盈;灯之將灭,必炽明。斯皆物势之自然也。故固張者,翕之象也;固强...
03111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两‘之’(引者按:帛书甲乙本為‘而’)字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0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莅’,同‘蒞’,临。林希逸本‘莅’作‘蒞’。帛书乙本‘莅’省作‘立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魚不可脱於深淵’,‘脱’,古本作‘悦’。‘深淵’,原本‘淵’,今从韩非本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微。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。捪之而弗得,名之曰夷。三者不可至計,故園而為一。”微【mǐwei】、希【xǐei】,微部;夷【ǐei】,脂部;微部【ei】和脂部【ei】,...
05210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5_王卡

王卡云:“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‘德’作‘得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8_薛蕙

薛蕙云:“利器者,喻國之威武权势之属。示,观也,猶《春秋传》所云‘观兵黩武’也。剛强者,危亡之道也;柔弱者,安存之道也。有國家者,岂可以强大而自恃乎?···譬國能守柔,则常安,不可...
0535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强為之容’,言勉為状其仪态也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

刘韶军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宋、清二帝同,唐、明二帝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虚静恬淡无為也,天地、人物得之以运行生育者,无不為也。王侯若能守道而虚静、恬淡,则无為矣;萬物將自化其虚静恬淡,则是无不為矣。化者虽有气质昏膈、躁动多欲者,亦將不待教令...
05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