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故為天下贵’,当作‘故為天下貞’;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三十九章曰:‘侯王无以為貞’,王本‘貞’误作‘貴’,即其例证。三十九章曰: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;...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8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知足者,常自足其足,且自足于内,以其有止,故少分即足。不知足者,常求足于外,求足于外则无止,是即能富有天下,亦不能足。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牟融《理惑论》引同(景龙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)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‘五色令人目盲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古之圣人,柔远能迩,无意于用兵,唯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。故以治國为正,以用兵為奇。虽然,此亦未足以取天下。天下神器不可為也。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唯体道者,廓然无事,虽不取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2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忘’作‘亡’,河上作‘妄’,传写之误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本经文作“亡”,而注文出“妄”字,有可能古河上公本作“妄”。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以上八说,都不确当,盖未得老子之真义也。《老子》此处之“爽”,為楚方言。《楚辞·招魂》云:“厉而不爽些;”王逸注云:“厉,烈也;爽,败也。楚人名羹败曰‘爽’。··(言)其味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民多利器,國家滋昏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皆如此,帛书亦同,唯甲本‘國’作‘邦’。唐人本,‘民’字多作‘人’,当是避李世民讳而改。‘利器’的‘器’即生产工具,‘利器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大道汎兮,无系而能应物,左右无所偏名矣。···汎兮者,无系之貌也。言道之為物,非阴非阳,非柔非刚,汎然无系,能应众象,可左可右,无所偏名。故庄子曰:‘夫道未始有封。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去’,撤也。聖人為内而不為外矣,焉肯玩好哉?故去彼色、聲、香味,田獵、好貨之事,而取此虚通之道也。然‘去’者,非区区去物也,但不贪爱也。虽有五色毕陈,五音毕奏,五味毕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靖’,诸本作‘静’,‘天下’诸本亦作‘民’。《庄子》作‘无為而萬物化,渊静而百姓定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可名於小’,一作‘可名為小’,一作‘可名於小矣’。可名於小尔,言不可名小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小。非小,所以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閔’,音門。‘偆’,旧音春,傅奕同古本。《玉篇》:‘偆,尺尹切,厚也,富也。’谓其政以德閔閔若昏,则其民富足而淳厚矣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9_刘韶军
刘韶军云:“‘是以’句,明太祖本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。唐玄宗注疏本、宋徽宗本、清世祖本三家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是謂寵辱若驚’,一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故曰:禍兮福之所倚,以成其功也。··故曰:福兮禍之所伏。’玩上下文义,‘以成其功也’五字实为《韩非子》补足《老子》之语,非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刘说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大象,天象之母也。不炎不寒,不温不凉,故能包统万物,无所犯伤。主若執之,则天下往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以虚静恬淡自牧,忘乎貴爱,此身之心,其累身大患之事,安肯為之也哉?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□之悉也,亓日固久矣”,前句损掩一“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恍”作“悉”,《正字通》谓“悉”同“悉”,一般人认为,则作“悉”,为“迷”之假借...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出言’,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譣今王弼注文,谓“而道之出言”。可知王弼注本作“道之出言”。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末句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林、苏、葛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,赵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8_魏源
魏源云:“‘燿’,王弼作‘耀’。”水海按:王弼注文“以光照求其隐慝也”,王似当作“耀”。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两句作“視之不足見也,聽之不足聞也”,后一句作“用之不可既也”。古棣说大致不差。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搏’,手击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服’字,古本如此,河上公、苏子由、韩非俱作‘服’字注,王弼、孙登及世本作‘早復’,如《周易·復卦》‘不远復’之义。《象》曰‘不远之復,以修身也。’亦通。然承上文‘事天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將欲偏之’,简文作‘歙’,又作‘給’;河上本作‘噏’也。‘偏’,许及反。顾云:‘閉塞也。’”水海按:陆氏所见王弼本作“偏”。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上’,古本作‘上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莫’作‘能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天下之人常为阴阳转徙而不知反,故欲張者必歙,欲强者必弱,知雄之为动而当守其雌,知白之为明而当守其黑。故处之以歙则天下之張皆歸之,而不为彼之所歙。持之以弱,则天下之强皆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4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繩繩兮:形容纷芸不绝。王弼本无‘兮’字,据景龙碑、傅奕本及多种古本补。‘復歸於无物’:这和十六章‘復歸其根’的意思相同。‘復歸’,即还原。‘无物’不是一无所有,它是指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