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6页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,持也。言持此动寂不殊一中道者,不欲住中而盈满。此遣中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窈’,乌了反。‘冥’,莫经反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世传本均较帛书多出四字,即句首‘此’字、‘出’后‘而’字与‘謂’后‘之玄’二字,读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門’。彼此经义虽无原则差异,...
028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张嗣成‘所’作‘守’,声近而讹。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赵写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节养,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,则可以长久。”节解云:“謂不失其一也。...
02810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寵辱若驚’,《国语·楚语》:‘其寵大矣。’韦注:‘寵,荣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驚,马骇也。’此以马喻,故云‘若驚’。‘贵大患若身’,此句义不可通。疑原作‘大患有身’,‘贵’...
02813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02813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7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不荣通,不丑穷,故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肖’,诸家云‘笑’,笑者老君体道自然,妙果圆极,故天下苍生,莫不尊之为大圣也。何意得如此耶?只为接物谦和,不矜夸嗤笑于物,故致然也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萬物万形,其归一也。何由致一?由于无也。由无乃一,一可谓无?已谓之一,岂得无言乎?有言有一,非二如何?有一有二,遂生乎三。从无之有,数尽乎斯,过此以往,非道之流。故萬物...
0286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明太祖本‘夫’字无。··王弼《道德真经注》本‘而’字无。按:三十二章‘民莫之令而自均’,与此文‘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’谊近。‘莫之命’即‘莫之令’,‘自然’即‘自均’。可证...
02811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水镜能照物谓之‘光’,光之体谓之‘明’。用其照外之光,回光照内,復返而歸藏于内体之明也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故常无欲’四字确不应有。‘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两句相对為文,整齐对应,加‘故常无欲’,有乖老子文风。而且,这里跟‘无欲’、‘有...
02814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執今之道’,今本皆作‘執古之道’,‘今’、‘古’一字之差,则意义迥然有别。按托古御今是儒家的思想。法家重视现实,反对托古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‘卫鞅曰:治世不一...
02813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两者各得其所欲,故大者宜為下’,按:六朝残卷无‘两者’二字,易州作‘此两者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夫两者’,易州、柰卷、张之象无‘故’字,譣弼注曰:‘故曰:各得其所欲,...
02813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混’作‘渾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層’,罗卷作‘曾’,馆本作‘重’。赵写‘累’作‘絫’。按:‘累’借为‘厽’,《说文》曰:‘厽,累坺土为墙壁。’”
02812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严遵‘復’字无。‘人’当从诸本作‘民’,以与上文一律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1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帛书甲、乙本无‘之力’二字,但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配天,古之極也’。详审文义,甲、乙本与通行本均重出‘是謂’二字,今径删去,写定為...
02811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物无棄财,是胃曳明’。帛书‘物无棄財’前,显然是抄漏了‘恒善救物’一句。许抗生说:‘《说文》:愧,习也。襲、习古通。愧明即襲明也。忡、曳疑皆为愧之误。’许说是...
02812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云:“以明自察,量力而行,不失其所,必获久长矣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刘师培曰:‘寵亦贵也。’其说是也。寵字与贵字对文,辱字与大患对文,王弼、河上注并以寵、辱為对文,非是。石田羊一郎引大田敦曰:‘驚,盖狂疾别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阖闾...
02815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强’,其丈反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老子》屡以‘天’、‘地’、‘侯王’与‘道’并言,盖以三者皆為道所生,而得其一体故也。十六章:‘王乃天,天乃道;’此以‘王’、‘天’、‘道’三者并言也。三十九章:‘昔之...
02815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盈”。作“满”者,后人因“满”与“盈”义同,而改为此字,或谓“避汉惠帝(刘盈)讳而改”也。“沖”,应作“盅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盅,器虚也。从皿,中声。《老子》曰:‘道盅...
0286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除、蕪、虚、余、竽韵(十二鱼平声)。高本汉谓:除、蕪、虚、餘、竽(一作夸)与采、食、哉相间为韵。武内义雄谓:畏、夷、徑为韵。
02814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云:‘本一作朘;’当从之。顾本成疏:‘《字林》云:峻,小儿阴也;’强本荣注:‘峻,童儿阴也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峻’。按:‘朘’,小儿阳物也。‘作’,挺举也。此言...
0289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人自化’,各本‘人’作‘而民’,下三句亦然。”
028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