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9页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惟斯无味之味,无色之色,无声之声,无象之象,无体之体,其为用也,则无穷无尽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杜道坚本、李霖本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。按:泰初时期,天地未辟,既无声色,亦无形质,此种境界,不可致詰,亦不可思议。老子以為此即最高之道,无以名之,姑名之曰‘一’也。故此‘...
0335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克’,苏、葛作‘尅’。惟葛下仍作‘克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与注文皆作“克”而不作“尅”,不知张氏何据谓苏作“尅”。
0499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歙’,阖也;張,開也。《老子》谓‘反者道之动’,又谓‘玄德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,故其所为,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,而使人不可测知。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,而归宿在下文‘...
04111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繩繩兮’,李如字,运动不息貌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子并无‘兮’字。黄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柢’作‘蔕’。文津‘道’作‘身’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第四句帛书甲、乙本‘將欲奪之,必固(当为‘古’,为‘姑’之假)予之’,今本‘予’字作‘與’。虽‘與’、‘予’二字义同,兹因前文假‘與’字为‘舉’,此当从帛书作‘予’字为是...
0529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忽恍’,王弼作‘惚怳’。河上‘忽’是,弼‘怳’是,其‘恍惚’则并非是。奕借‘芒刺’、‘菲芴’之字為之,与《庄子》‘杂乎芒芴之间’字同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道莅天下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者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能歙之張之,弱之强之,去之舉之(应从帛书本为‘與之`),奪之與之(应从帛书本作‘予之’)者,无形而柔弱者也。为其所歙所張,所弱所强,所去所舉,所奪所予者,有形而剛强者也...
0427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夷、希、微、詰、一、昧、物韵(脂部,昧音密)。狀、象、恍韵(阳部,恍去声)。首、後韵(幽侯合韵)。有、始、紀韵(之部)。姚文田謂:夷、希、微韵(五齐平声),詰、一...
0469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道洽则神不傷人。神不傷人,则不知神之为神。道洽,则聖人亦不傷人,聖人不傷人,则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,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夫恃威网以使物者,治之衰也。...
03214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邦之利器’,《六微》引‘邦’作‘國’。‘國’字是也。《庄子·胠箧篇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荀子·正名篇》杨倞注等均引作‘國’。据此知宜作‘國...
03213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惟不可識’,纂微‘惟’作‘唯’,后同。司马无‘可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‘牝’,陆频忍切。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陈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王侯’,吕作‘侯王’,吕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8_王卡

王卡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‘隣’作‘鄰’。《广韵》:‘隣,俗鄰字。’”
030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20_吴澄

吴澄云:“大國不恃其尊,谦降以下小國,則能致小國之乐附;小國甘处于卑(谦卑),俯伏以下大國,則能得大國之见容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释文》大书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十四字,则今本重‘无名之樸’四字,乃涉上文而衍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將’字疑衍。《说文》:‘涣,流散也。釋,解也。’冰釋而后涣然流散,若冰將釋,仍在凝结,安能云涣哉!故有‘將’字其文為不通矣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‘涣兮其若冰之液。’...
0406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奥’,一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’,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顾本成疏‘奚,何也;’《意林》诸本引并作‘何’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本“何”作“奚”。
043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,‘久’字绝句。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,而不复应物哉?感之而徐自生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4_朱熹

朱熹云:“‘儼若客’,语义最精,今本多误作‘容’,殊失本指。··.旧读‘儼若容’止,作‘容’字,尝疑此或非《老子》意。后见一书,引此乃以‘容’字為‘客’字,于是释然,知《老子》此七...
05413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即下文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大事必作於細’之说,谊非不可解。六十四章‘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起於足下’,亦即本此。此谓大由於小,多出於少。《韩非子》...
03210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終,此句‘終’字及下句‘故終於无難’句之‘終’字,甲本皆为‘冬’,乙本皆缺文,傅奕本皆作‘終’。今从傅本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静则復命,故曰‘復命’也;復命,则得性命之常,故曰‘常’也。”
05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