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3页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嚴”、“儼”通。“嚴”,嚴肃,端庄,恭敬。《玉篇·吅部》:“嚴,鱼杴切。敬也。”《礼记·祭礼》“嚴威儼恪,非所以事亲也”,孔颖达疏:“嚴谓嚴肃。”“儼”,庄重,恭敬。《尔...
0367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大者宜為下’,一无‘故’;一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守道,则萬物將同此自然之化。其有不顺不同此自然之化者,必作。作者,变也。变者则以此道鎮之,则静,静则自然而正。鎮静,难言也。夫將不辱,不失也。自来以鎮静而免大祸,挽大难...
08215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渾,上声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后句“保”前当无“不”字。马叙伦、高明说是。朱谦之说非是。此二语是继续申说“道”的功用的,其主词仍为“道”。若以“善,人之宝;不善,人之所不保”断句,则“善”、“不善”分别...
02610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古无‘熟’字。‘熟’《说文》作‘孰,食饪也。’《礼记·礼运》‘然后饭腥而苴孰’,《汉书·严安传》‘五谷蕃孰’,孰、熟可通用。加火乃后起字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‘王者孰...
03415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若”误作“善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“若”作“如”,“坐”字无,“而進此”作“進此道也”,谓“不如進此道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89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葆”,通“保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“葆,假借為保。”此二字上古皆为帮纽幽部,為同音假借。当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作“保”。“保”,有守、持之义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...
05115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此文‘贵’字有二义。《说文》:‘貴,物不贱也;’此可训上一‘貴’字。《老子》‘不贵难得之货’,王注‘隆之称也’,是也。下一‘貴’字,从声训为归。《初学记》引《说文》...
04113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靖’,吕等作‘静’,下同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圖難於其易’,古本‘難’下有‘乎’,下同。一无‘其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云云”,与“耘耘”、“芸芸”、“酝”,皆为叠音词(又称重言形况字),用於描写容状。这类叠音词,属双音单纯词,一般来说,其中的个字,只表示音节,不表示意义,即段玉裁所谓“古...
02913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諾(nuò)”,许諾。这两句是从反面告诫人们勿要视事太易,輕于许諾,要持慎重的态度,谨密周思,即下文从正面所讲的“難之”的态度。慎重之道,也是一种“无為”;“无...
0299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脆’作‘毳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3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无所不容,则彼我之情尽,而尚谁私乎?无所不公,则天下将往而歸之矣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九成’,一作‘九層’。”又云:“‘成’,一作‘層’。今从傅奕古本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下’作‘不’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彭‘民’上有‘故’字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伦谓‘其’即‘幾’也,‘其’、‘幾’古通。《诗经·楚茨》‘如幾如式’,《毛传》曰:‘幾,期也;’此其例证。盖一本作‘幾’,读者...
0529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其次侮之’,彭本无‘其次’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4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欲乎不欲,常无為也;學乎不學,体自然也。‘復’音伏,反本之义。衆貴難得之貨,而轻至重之身,欲之胜也;尚有為之迹,而乖自然之道,學之过也。聖人则不然,欲乎不欲,而不貴難...
0455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猶兮其贵言哉’,‘兮’、‘哉’二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智多’,而王弼注云:‘多智巧诈’,下文又注云‘以其多智也’,是王本原作‘多智’无疑。今从景龙碑本。多犹重也,尚也。皆语承上文申言民之所以難治,由于為人君者以己才...
05013

《老子》17_今译

最好的君主(无为而治),下面民众只知道有他存在;次一等的君主(施仁行善),民众亲近他、赞誉他;再次一等的君主(刑罚立威),民众畏惧他;最下等的君主(诈伪治国),民众轻蔑他。君主(多...
04514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磻溪、柰卷、王羲之本均作‘楷式’,傅、范、高作‘稽式’。……虽‘稽’、‘楷’古混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‘狐不偕’,《韩非子·说疑》作‘狐不稽’。稽式亦即楷式,但‘楷...
04010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廢’下、‘出’下、‘和’下,广明本均有‘焉’字··”
0608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遂州本‘民’作‘人’,盖避唐讳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聖人’字,邵‘以’作‘故’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以’,因也。‘為’读為‘虚僞’之‘僞’。‘為文’,即僞文也。‘三者’,‘絶聖棄知’一也,‘絶仁棄義’二也,‘絶巧棄利’三也。言所以如此者,因虚僞之文不足以治国也。五...
035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