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48页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君子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聖人’,亦并无‘其’字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如何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黄、程‘如’并作‘奈’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45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長’,张丈反。‘亭之’,如字别也。‘毒之’,‘毒’徒笃反,今作‘熟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本校补为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為乎?”帛书乙本作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今从帛书乙本。(宋)李荣本“四”字作“洞”,“毋”作“无”,无“以”字,谓“...
02410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太上之慈,视天下如一家,视万民如一身,天下共入于陶成之内,万物咸遂其生成之泽,是慈之量也。太上之儉,以无為而节天下之有為,以无欲而化天下之有欲,天下归于儉,则奢侈之风不...
0247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414
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執生”是也。執,保持。執生,谓保存生命,以尽天年。《老子》主张執生,以保生守静、顺乎自然为特点。老子反对“生生”,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、妄为的“养生法”。严遵注云:“贪...
024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焉’字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大道为公,主臣一德,何从而有忠臣之名?故有忠臣者,由于國家昏亂也。此见每降而愈下,去道日远之意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。乙本作“□朕而以喪禮處之”,句首损掩“戰(简作战)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朕”為“勝(今简作胜)”之假(“朕”為侵部,“勝(简作胜)”為蒸部,侵部【m】、蒸...
0247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47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明太祖《御注道德真经》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句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如此,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他本皆同帛书本。
0246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二‘處’字并作‘居’。‘堅强處下’,彭、傅、赵同此石。盖即草木为喻,以明根干堅强處下,枝叶柔弱處上也。”水海按:彭耜上句作“故堅强居下”,朱谦之校误。
0248

《老子》46_述评

这一章节主要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乱的思想。 前四句老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,表示他对战乱的深厌痛绝。天下有道,社会安定,“却走马以粪”,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。天下无道,兵荒马乱,“戎马生于...
0247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挫’,子卧反;‘鋭’,悦岁反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

徐仁甫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按:‘處前’当作‘居前’。‘居’、‘處’本同义词。二章‘功成而弗居’,七十七章‘功成而不處’。可证《老子》书中‘居’、‘處’可以...
024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取天下也,恒□□”,前句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后句損掩“无事”二字;乙本作“□□取天下,恒无事”,前句亦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“天下”后无“也”字。“將欲”两字,今...
0247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道之出言,淡乎其无味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可既。’基本上是交韵,而略有变通:‘言’、‘見’为韵,二字入元部;‘味’、‘聞’、‘既’为韵,‘味’入微部,‘聞’、...
0247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也’、‘哉’三字,‘言’作‘語’。按:此三句似注文。‘虚’借為‘空’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50_今译

人离开生道,就进入死道。属于生道的十分占有三分;属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;还有的民人过分看重生道,妄动而陷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他们过甚看重生道(而不顺任自然...
02411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細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其細也夫’,高翻作‘其纱也夫’,河上‘其細’绝,以‘夫’字属下句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02412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人以为私者,欲以厚己也。聖人无私而己自厚,故能成其私也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使人復’,‘復’音服,又扶又反。”
024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