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0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字與‘新’对言之,‘蔽’即‘敝’字。下文‘弊則新’,《释文》作‘蔽’。《论语·子罕》‘衣敝缊袍’,《释文》‘弊本作敝’;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‘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處’作‘居’,‘尊’作‘焉’。林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啓其说,濟其事,冬身不棘。”事【d3ǐe】,之部;棘【kǐek】,职部。之部【e】和职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故之职通韵,事、棘押韵。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“盲”作“明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正为“盲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谓“五色令人目盲”。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尘累斯尽,心灵虚白,故道德宽曠,包容若谷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挫’,子卧反。‘鋭’,悦岁反。‘解其紛’,‘紛’,拂云反,河上云‘芬’。”水海按: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‘忿’,结恨也。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。”河上公注则作“忿”,与陆氏所...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柰卷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’,范、吴、臧疏、馆本同此,各本作‘是謂’,‘以’字是。彭、张嗣成、吴、潘‘服’作‘復’,‘復’字是。陆德明作‘復’,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國之所以安,谓之母。重积德,是唯图其根,然后营末,乃得其终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吴作‘无象之象’。各本及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引同此(指傅奕本)。馆本、罗卷无‘謂’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无‘是謂无...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層’,敦煌庚本作‘成’,辛本作‘重’,壬本作‘曾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马说是。八十章‘虽有甲兵,无所陳之’。‘陳’字文谊,并与此同,亦其例也。‘戰’当改‘陳’。《道德真经集註》引王弼注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正也。’据此,则王‘勝’作‘正’...
《老子》71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。”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又,两“矣”字为虚字脚,故此为富韵。又,知【tǐe】、知【tǐe】为韵,知入支部;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6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‘繟’字,道藏集注本作‘組’,或作‘墠’。按‘繟’、‘組’、‘墠’音近,同借为‘坦’。‘坦然’即坦白无私。”
《老子》06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陈柱说:‘此文牝读匕,与死为韵;然牝亦读毗忍切,则又可与門韵,是又通为一韵矣。’并谓这是《老子》书中‘以双声对转之韵,而为转韵之法也。’陈说非是。诗不是让人看的,诗的韵脚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然’,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然哉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2_张煦
张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吕(知常)、葛无‘是以’二字,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吕(知常)、葛无‘居上势則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御注本‘没’作‘殁’,傅、范本亦作‘殁’。劳健《古本考》从傅本作‘没’,实误校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敦煌丙本、成玄英本“門”作“地”,“啓(简作启)”作“開(简作开)”,“能”作“而”,无“乎”字,谓“天地開闔,而為雌”。敦煌...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前句,后句同此。景龙本无此二句。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司马光本、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繟’,音闡,舒缓也。王作‘坦’,严作‘默’。不如作‘繟’为长,盖‘默’则重‘不言’,‘坦’则近‘不争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3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德善’、‘德信’下,或加‘矣’字者,非。”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既为帝王、國主,慈有苍生,视物如子,故云‘之母’。德行虽高,功成不处,无为虚淡,故可長久矣。”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2_严复
严复云:“其物本不可思议,人谓之道,非自名也,由字得名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据罗氏影印贞松堂藏《西陲秘籍丛残》校敦煌本,‘敢’下有‘不’字,罗《考异》中失校。强思齐引成玄英疏:‘前既舍有欲得无欲;复恐无欲之人,滞于空见,以无欲為道;而言不敢不為...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輿’,馆本、易州、卷子成疏作‘轝’。馆本‘陳’作‘陣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唐李约《道德真经新注》:‘如食之残,如形之剩肉也;’宋林希逸《道德真经口义》:‘食之餘弃,形之贅疣,人必惡之;’宋陈景元《道德真经藏书纂微篇》:‘犹弃餘之食,适使人...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非也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之文,就是据所见《老子》本的原文所作的注解性文字,从中是可以窥见《老子》原文之貌的。从严遵注解性文字看来,严氏所见《老子》本文作“挈”而不作“介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寵為下’,纂微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