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8页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物或歔’,‘歔’音虚,河上本作‘呴’,许具反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与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并作“嘘”,一河上公本当作“嘘”。晋朝的王羲之书写河上公本即作“或嘘或吹”,可知古...
0315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道生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‘畜’,积也。‘覆’,音副,古文如此。物生之后,积累而長,指春而言也。长、育,指夏也。亭、毒,指秋也。王弼、李奇...
04011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褒’并作‘抱’。按:‘褒’,裹也;‘抱’同‘捊’,取也,义异,应用‘褒’字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或彊或剉,或培或墮’。然陆于《释文》出‘羸’、‘挫’、‘隳’三字,则今王本固即陆见之本。窃以為此文当仍以陆本為正,因以时代而言,陆在范前...
05315

《老子》74_今译

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不畏惧死亡,(那么,)为什么还要用刑杀来恐吓他们呢?假使人民总是接近于畏惧死亡,而有犯律搞邪道的人,“我”将把他们捕得而杀掉,谁还敢以身试法呢?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...
03310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引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若”误作“善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“若”作“如”,“坐”字无,“而進此”作“進此道也”,谓“不如進此道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89

《老子》06_述评

老子的“浴神”并非宗教性质的神灵,而是“道”的喻称。 “浴神不死”,它养育天地万物,它永存不灭,它是“恒道”。“恒道”,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,所以“是谓玄牝”,“是谓天地之根”。...
03915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末句王弼本作‘故終无難矣’,他本无‘矣’字,惟帛乙甲本作‘故終於无難’,文义为长,今据改正。此二语重申善為君者,遇事慎之重之,而不视之太易,故終致无難事也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稽式’,‘稽’,古兮反,严、河上作‘楷式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2_邵若愚

邵若愚云:“‘以奇用兵’,‘奇’音羁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因物自然,不设不施,故不用關楗、绳约,而不可開解也。此五者,皆言不造不施,因物之性,不以形制物也。”楼宇烈释云:“此‘五者’,即指‘善行无轍迹’、‘善言无瑕讁’、‘善數...
04312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虽然“渝”、“輸”、“愉”、“媮”古通(上古四字皆在侯部),但《老子》当作“渝”,不当与前文“媮”等重复。 又,刘师培云:“上文言‘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’,此与并文,疑‘真...
03512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弊’,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诸石本均作‘弊’,《御览》一百五十九引亦作‘弊’。又‘窪’字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窊’。‘窪’、‘窊’字同,皆洿下低陷之义。‘窊’為...
0447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9_卢文弨

卢文弨云:“‘繟’、‘坦’、‘墠’三字音相近,得通用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··直者不能容隐,纵肆其言,以讦人之短。光者不能韬晦,炫耀其行,以暴己之长。聖人之无事者,以不事为事。方者必割,以不方为方,则不割。廉者必劌,以不廉为廉,则不劌。直者必肆...
034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从哲学思想上来说,“閉門”,指關閉心智之門。《德篇》“塞其说,閉其門,冬身不堇”(通行本为第五十二章)。老子认为心智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而形成的輕躁的欲望,所以老子提...
04415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易、马、高所说极是。今帛书出,可见后人窜改之迹,非但不待魏晋,且复早於汉初,盖自帛书已经有人染指了。不过帛书中尚未见‘知其榮’句,而重见‘知其白’句,其為战国末以至秦汉...
0358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細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其細也夫’,高翻作‘其纱也夫’,河上‘其細’绝,以‘夫’字属下句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从帛书经文分析,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只前三句,即‘翕之張之’、‘弱之强之’、‘取之與之’,未引第四句‘奪之予之’,马叙伦谓引无‘廢之興之’,不确。‘取之與之’,即《史记·...
04212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1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涛,甲、乙本皆作‘涛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混’,河上公本作‘渾’。湷亦有混义。《说文》:‘憃,乱也。’涛即有水乱之意。马叙伦说:‘混当作溷。’《说文》:‘溷,混也。’形...
0466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故’,臧疏误作‘政’。按:‘屬’为孎省。《说文》曰:‘孎,谨也。’”
03512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本成疏‘細’作‘小’,馆本无下句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彰’,明也。有德而不自以為是,故彰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伦谓‘大巧’句下及‘大辯’句下,应各有‘其用不□’一句,而今亡矣。石田羊一郎移‘大巧若拙’句于上,曰:‘大直’、‘大辯’两句下,仍有脱文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第四句帛书甲、乙本‘將欲奪之,必固(当为‘古’,为‘姑’之假)予之’,今本‘予’字作‘與’。虽‘與’、‘予’二字义同,兹因前文假‘與’字为‘舉’,此当从帛书作‘予’字为是...
0529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河上、王弼本‘兕虎’作‘虎兕’,傅本、赵本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(作‘兕虎’)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伦案:陆德明曰:‘以知乎,河上本直作智。’是陆所见王弼本作‘能无以知乎’。然弼注曰:‘言至明四達,无迷无惑,能无以為乎,则物化矣;所谓道常无為,侯王若能守,则万物【将】...
04210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身為’,為,于伪反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仅残留“名與”二字,余皆损掩。今从甲本。“亲”,后来写作“親”,今又简化为“亲”。景龙本两“孰”字假作“熟”。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卷九所引并同此。
046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