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70页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柰卷、河上并作‘法物’,楼正、傅、范、王羲之并作‘法令’。作‘法令’是也,‘法物’无义。强本成疏‘法物犹法令’,知‘法令’义优。···‘物’字盖涉上文‘奇物’...
04811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无‘一’字,下句又以‘谓’起,苏辙曰:‘致之言极也。’高亨曰:‘致,犹推也,推而言之如下文也。’如此,‘其致之也’,似是启下,非总上,高说是。‘一’字当属衍文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前句“飄(简作飘)”作“”,后句同。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张嗣成本、张之象本“飄(简作飘)”字前皆有...
0488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牟融《理惑论》引同(景龙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)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‘五色令人目盲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閔’,音門。‘偆’,旧音春,傅奕同古本。《玉篇》:‘偆,尺尹切,厚也,富也。’谓其政以德閔閔若昏,则其民富足而淳厚矣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4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繩繩兮:形容纷芸不绝。王弼本无‘兮’字,据景龙碑、傅奕本及多种古本补。‘復歸於无物’:这和十六章‘復歸其根’的意思相同。‘復歸’,即还原。‘无物’不是一无所有,它是指不...
048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后汉书·隗嚣公孙述传》:‘要之,魚不可脱於淵;’所引同此。惟注云:‘《老子》曰:魚不可脱於泉。脱,失也;失泉则涸矣。’又《翟酺传》注引‘淵’亦作‘泉’。是古本‘淵...
0486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終,此句‘終’字及下句‘故終於无難’句之‘終’字,甲本皆为‘冬’,乙本皆缺文,傅奕本皆作‘終’。今从傅本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行术用明,以察奸僞,趣睹形见,物知避之。故智慧出则大僞生也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善者不多,多者不善’。以上两句甲本缺字,乙本作‘善者不多,多者不善’,河上公本、通行本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,傅奕本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。傅本与河上公本、通行本...
04814

《老子》77_音韵_0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賢’下当有‘邪’字。本章全是韵文,无‘邪’字则失韵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其光,同亓整”,前句损掩“和”字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麈(简作尘)”假为“整”。乙本作“和亓光,同亓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星”即读为“塵”,今简化为“尘”...
0487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《说文》‘既,小食也’。上文谓樂、餌可以止過客,而道则异是。樂可聽,餌可視可食,而道则不可視、聽、食也。故云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’。旧...
048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作‘惟怳惟忽’,白作‘惟恍惟忽’,馆卷作‘惟慌惟惚’,易州作‘唯恍唯忽’,臧疏、赵秉文、潘、张之象、馆本、磻溪并作‘惟恍惟惚’。《魏志·常林传》注引《魏略·沐并豫...
0488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蹶,颠仆也。侯王得道之用,而能為天下之主,当须忘其尊崇,谦以自牧,若矜其尊貴,將恐至于颠仆,不能正定天下也。书云天生万物,唯人為靈,元后作人父母,是知圣教所属在乎一人...
04814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王侯’,王本原作‘王公’,傅本作‘王侯’,今据改。马叙伦曰:‘譣弼注曰:而得一者王侯主焉。是王作王侯。’按‘公’当作‘侯’,但疑本作‘侯王’。三十二章、三十七章、三十九...
0481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作‘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8_林龙江

林龙江云:“聖人直用此樸,以為官長已尔。官長者,天下乃百官之長也。而其所以長百官者,夫何為哉?亦惟抱樸而已矣。故曰我无爲而民自化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作‘湛常存’,邢州作‘湛似或存’,至元‘或’作‘常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脩之”二字,餘皆损掩。帛书乙本前句作“脩之鄉”,后句作“亓德乃長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...
04815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8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按:‘法物’,乙本为‘□物’,河上公本与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作‘法物’;傅奕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皆作‘法令’。这里的‘法物’或即指法令之类的东西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微”,帛书為是。“微”,无形迹之义。《说文》:“微,隐行也。”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微,无也。”又河上公注:“无形曰微。”吴澄注:“微则杳漠无形。”“道”非視觉所能及,...
04814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0485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學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教’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1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此《老子》古本也。王本亦有‘出於’二字。王弼上文注云:‘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出於经。’注文‘水无所不出於经’,当作‘无所不...
04815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虚心者,譬如不自見,不自是,不自伐,不自矜。所以聖人之心,虚靈明妙,荡荡空空,不曾有一物所系。少有纤毫尘垢,即為魔境,便不是虚心之妙矣。实腹者,譬如神清气足,理备道全。...
04814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’,古本作‘抗兵相若,則哀者勝矣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、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“抗”前皆有“故”字。
0488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御注作‘生也’,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同。遂州本‘脆’作‘毳’,盖即‘脆’之或体。又《文选·庐陵王墓下作诗》注引《庄子》逸文‘其生也柔脆者,死者枯槁’。”
04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