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此四句是承上文从正面说明按“自然之理”实行“无為”、“无執”的好处。马叙伦说非。石田删经文实为失校。又,张舜徽云:“此数句极言无為之有益。首言天下之事,有着意作為而反取敗者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’谓营為也。‘執’谓執著也。言人不能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,而更有所营為於性分之外,執著於尘境之中,故必祸敗而失亡也。聖人无為安静,故素分成全而无敗,虚忘无執,故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本无為,心非有作,一念才起,即是妄源。為恶為善,而事虽不同;逐境逐情而意常不异。妄念既作,莫非危机,故舜曰:‘人心惟危。’是以聖人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常因自然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10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作於意,不生於心,因物付物,顺其自然。物之得全於聖人者,咸若其性,咸遂其生,周应无穷,随宜处妙,惟其无為,故无敗矣。随事处事,合乎当然,事之得成於聖人者,上下安其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后句“其成”后有一“事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徽宗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邵若愚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、李道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民之從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其幾成而敗之’,古本有‘其’字。‘幾’,近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常於幾成’,一‘於’下有‘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彭‘民’上有‘故’字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伦谓‘其’即‘幾’也,‘其’、‘幾’古通。《诗经·楚茨》‘如幾如式’,《毛传》曰:‘幾,期也;’此其例证。盖一本作‘幾’,读者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其’、‘幾’古通,见王氏《经传释词》。此‘幾’借为近,‘其成’,即‘幾成’也。傅、范作‘其幾成’,此‘其’字作代词,是后世演化出来的用法。龙兴碑及赵至坚本‘民’作‘人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民之從事也,恒於其成事而敗之。故慎終若始’云云,乙本作‘民之從事也,恒於其成而敗之。故曰慎終若始,则无敗事矣’。甲、乙本作‘其成’,不如各本作‘幾成’为安。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此“其”(qí),时间副词,相当於“将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云:“其,犹将也。”《尚书·微子》“今殷其沦丧”,孔传:“言殷将没亡。”《管子·小匡篇》“政事其不治”,敦沫若集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’,不慎終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幾’,近也。凡人從於有為之务,執心躁竞,分别取舍,曾无远见,每欲近成,有始无卒。故:多敗也。《尚书》云:‘靡不有初,鲜克有終。’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11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事当垂成,人情易放,精力多疲,稍有疏忽,必致危殆,弃其前功。官怠於有成,病加於小愈,祸生於懈惰,比比然也。当加意保持,忽至幾成而敗。《庄子》所谓视其后者而鞭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慎終若始,則□□□□”,后句损“无敗事矣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故曰:‘慎冬若始,則无敗事矣。’”“終”作本字“冬”,“故”后有一“曰”字,似...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煦曰:‘吕慎作謹。’按:吕‘慎’作‘謹’者,避宋讳。彭、吴、赵写有‘矣’字,各本及《文选·赠文叔良诗》注、《赠刘琨诗》注、《杨武仲诔》注引均无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《韩诗外传》云:‘官怠於有成,病加於小愈,祸生於懈惰,孝衰於妻子,察此四者,慎終如始’;盖亦本此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終当如始,不当懈怠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此戒慎学人,令道心坚固,終始如一,岂有敗乎?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民之從於世事,為利欲所诱,鲜因其自然,乃生心作意以為之。其始也,未必不謹;其終也,多至於贪肆。故常於其事近乎成而敗之。若能謹終如始,則尚庶幾无敗事矣。”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欲不欲,而不貴難得之”,前句损掩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”形误为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鹏’,各本作‘货(简作货)’。《说文·...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2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今本(赵用贤本)无‘而’字。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復’,诸家作‘備’。‘備’,防也。衆人執滞有為不能忘學,故執學者以防众生之祸患也。”(顾本成疏)。水海按:卷子成疏云:“‘復’,河上作‘備’。”察今存河上本则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復衆人之所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程并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復衆人’,古本‘復’上有‘以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復衆人’,御注作‘衆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有‘以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學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也;’是王有‘以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復’作‘備’。河上注曰:‘復之者,使反本也;’是河上亦作‘復’。成所据盖俗本。然古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述此义曰:‘故知者不以言谈教,而慧者不以藏书箧,此世之所過也,而王寿復之,是學不學也。故曰:學不學,復歸衆人之所過也。’据此,则古本‘復’下有‘歸’字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