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77页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判’,分也。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小而易断曰脃。”水海按:考今存王弼本皆作“泮”,是知范所见王本作“判”,当另有所本。
047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脆’,此芮反。‘判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又云:“‘易判’,‘判’一作‘泮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判’,河上作‘破’,王弼作‘泮’。《说文》无‘脆’字,有‘脃’字,云:‘小耎易断也。’‘膬’字云:‘耎易破也。’是‘脃’、‘膬’同义。‘泮’、‘判’字通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易泮’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‘破’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‘脆’作‘脃’,卷子成疏作‘脆’。彭、赵写‘判’作‘泮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见王本作‘判’,‘判’、‘散’为韵,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其脆易破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破’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脆’字,敦、遂二本作‘毳’。《释文》曰:‘河上本作膬’。又七十六章‘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遂本作‘柔毳’。‘脆’即《说文》‘脃’字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引《说文》...
02813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王弼及《释文》‘判’作‘泮’,乃借如冰泮字,亦与‘判’义相通。惟‘破’字,诸家虽多用之,而不叶于韵,盖误,此奚侗说也。但于思泊先生则谓:‘古韵破歌部,散元部,歌元对转。...
032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:‘只范本泮作判,余均作破。’罗氏《考异》:‘诸本亦作破。’按作‘破’是也。后人不明古音改‘破’为‘泮’,以韵下句‘其微易散’之‘散’,殊有未当。《释文》:‘脆...
043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脆’作‘毳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其脆易泮’一句,‘脆’字有作‘毳’或‘脃’者,‘泮’字有作‘判’、‘伴’、‘破’者,因帛书本残甚,无法校定。从字音字义分析,‘毳’字与‘脆’音近,‘脃’字乃‘脆’之别构...
034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04411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分别校为“其微也,易散也”和“其微也易散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李约本“其微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其微易散”。他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其微...
0435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散’作‘敬’。”
07813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7_杜光庭

杜光庭云:“‘為’者為之,防也,防患於未然。虽复释‘易持’之意,亦旁演防未然之旨。《文选诗》曰:‘君子防未然。’此所谓防患避嫌也。‘理’者救理也,嗜欲之生,乱於正性;正性将复,理之...
05511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二句言善為君者,慎於事先,故无敗失。若变至而图之,则多敗;已危而持之,则多失。‘為之於未有’,乃就上文‘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’而言;‘治之於未亂’,乃就上文‘其脆易泮...
0548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语言“其事未彰著,微小易散去也”(河上公注)。
0369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05215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’,贾谊《新书·审微篇》引老聃同此。《吴志·孙策传》引同敦煌庚本。严遵本二‘於’字并无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3_大田晴轩

大田晴轩云:“《尚书·周官》‘制治於未亂,保邦於未危’;王西庄后案以為用此章之语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4_河上公

河上公云:“欲有所為,当於未有萌芽之时,豫塞其端也。治身治国,当於未亂之时,豫闭其门也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谓其安未兆也;‘治之於未亂’,谓闭微脆也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‘為’,修除也。此一句释前‘易持’、‘易謀’两句也。所以易者,明欲心未起之时,修除杜绝,则欲恶不生,故云‘為之於未有’。‘治之於未亂’,此一句释上‘易...
0269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今本唯有敦煌庚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二“於”下有“其”字,同帛书释文本(按所损缺字数,帛书甲、乙本皆当有“其”字),而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引两“於”字作“其”,尚可说明西汉初《...
0357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□毫末”,前语全损,后语损掩“生於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木,作於毫末”,前语损掩“合抱之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《乙本释...
0357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豪’,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毫’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毫”,《释文》则作“豪”。
04110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豪’字,古本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豪’,一作‘毫’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豪’作‘毫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俗本‘豪’作‘毫’、‘衰’作‘抱’,非。”
04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