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页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上禮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攘臂而乃之”,损掩“為之而莫之應也,則”八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乃”為“扔”之假借(“乃”,上古泥母之部;“扔”,日母蒸部。据章太炎“...
03315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難事’、‘天下之大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儉’约也。儉约,故能不暴殄天物,而使天下不尚奢侈,家给人足,可谓廣矣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文子》等先秦古籍所引并为“少”,《老子》古本在先秦当作“少”。西汉至魏王弼犹作“少”,至唐傅奕始作“尟”(按范说作“尠”)矣。疑改“少”为“尟”...
06715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只為推功于物,不自矜夸,故德行長远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物无棄财’句,通行本作‘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’,‘救物’,真本作‘披物’,想系字误。古本作‘····人无棄人,··物无棄物’。兹据甲、乙两本作‘是以聖人恒善救人,而无棄...
04314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‘惚’作‘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,《头陀寺碑文》注引《老子》作‘怳’,王注亦作‘怳’。《抱朴子·地真篇》引‘老子曰’与河上本同。英伦本与御注同...
0289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古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林‘為’作‘治’,无‘矣’字。赵(孟頫)作‘不治矣’。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不治也’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上禮”,最讲禮仪之人。“莫之應”,即“莫應之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,没有人;“之”為“應”的前置宾语。“攘”,音rǎng,即陆德明所云“若羊反”。“攘臂”,捋衣...
04013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猫’,别体字。”
02214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瘕讁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瑕讁’,王弼作‘瑕謫’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经文作“讁”,注文“无瑕讁可得其門”,当亦作“讁”。但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出“謫”字,可知唐代时陆氏所见王...
026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0_顾欢

顾欢云:“希,少也。人能爱气少言,則行合自然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為天下,恒德乃□”,前句脱“浴”字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浴’字脱重文号,据乙本补。”),后句损掩“足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许抗生、高明引甲本误作“為天...
0467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害’作‘劌’,苏灵芝书作‘穢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劌,利伤也。’无‘穢’字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争”作“静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、傅奕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陈景元本、彭耜本、寇才质本、赵孟頫本、大田晴轩本“尤”下有“...
03513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
0481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马氏依《盐铁论》改“戎”为“牸”,不足取也。《盐铁论》明谓“戎馬不足,牸牝入阵,故驹犊生於战地”,岂能改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乎?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句末有“矣”字,而《喻老》句...
03814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6_杨慎

杨慎云:“‘是謂盗誇’,謂本皆作‘誇’。柳子厚诗亦押盗誇,盖趂韵之故。今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改作‘竽’。韩非之解曰:‘竽为众乐之倡,一竽唱而众乐和,大盗倡而小盗和,故曰盗竽。’其说既...
03712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校“亨(pēng)”为“烹”,不取(说见下)。严遵本、范应元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國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严遵本和《韩非...
0485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貨,呼卧切。按古有平声,当与戈部并收。《老子·立戒篇》:‘身與貨孰多?’为句中韵。‘不贵难得之貨’与过为叶。”又云:“病,皮命切。按有平声,读皮羊切,当与阳部并收。《老...
04010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接’,御注、河上‘接’作‘载’,王弼、梁简文作‘挫’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恒有三葆,之”,“寳(简作宝)”假作“葆”(上古二字皆为帮纽幽部),“之”前夺“持而寳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‘市(持)而寳之’,通行本同,此脱三...
03612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憃憃呵鬻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的时译,今复原;损缺“人昭昭”三字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惷憃”作“湷涛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05212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言其虚怀若谷,宽大而能容物也。” 又,以上七句,皆喻“善為道者”之仪态。王弼注云:“凡此诸‘若’,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。”陈景元云:“豫,猶豫也。言有道之士顺从自然...
0346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03514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濘呵嗚呵,中有請吔”,二处“呵”,皆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,“嗚(简作鸣)”则为“冥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明母耕部);后句“兮”作“吔(yē)”。帛书乙本作“幼...
04612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峻’,陆作‘全’···。‘精之至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无‘也’字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5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將欲奪之’,范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將欲取之’。范注:‘取,一作奪,非古也。’按‘翕’、‘弱’,‘張’、‘强’,‘廢’、‘奪’,‘舉’、‘與’,皆两句相间成韵,当作‘奪...
03312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天地所以能長久者;’是成‘長’下无‘且’字。强本成疏:‘故能長久。’是成作‘久’。”
050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