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,古本作‘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人莫”前有一“而”字;帛书乙本前句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后句同此。两本合校(前句从甲本,后句从乙本),得此两句。其他诸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’,傅奕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各本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而天下莫能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老子教人,柔弱谦下而已。其言甚易知,其事甚易行也。世降俗末,天下之人,莫能知其言之可貴,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言有君,事有宗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疑此处误。”帛书乙本作“夫言又宗,事又君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《乙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主’,‘主’字,一作‘君’。今从古本。吾言有所宗,吾事有所主。宗、主者何?道德是也。道本无知,一而行万,源止湛然,其用则虚静、柔和、慈俭、不争,而不求人知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3_劳健
劳健云:“古读‘宗’字,音近于尊。《左传》‘伯宗’,《穀梁传》作‘伯尊’。《释名·释宫室》:‘宗,尊也。’《周易》:‘同人于门,同人于宗。’门、宗为韵。《论语》:‘因不失其亲,亦可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
魏源云:“‘事有君’,傅奕作‘事有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傅奕本作“事有主”。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主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君’。成疏曰:‘君,天子也。’臧疏引顾欢曰:‘君,主也。’是顾、成亦作‘君’。臧疏引蔡子晃曰:‘事以无事为主。’则蔡作‘主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唯无知也,是以不□□”,前句“夫唯”作“其唯”。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”是固定格式,是知“其唯”为误。后句损掩“我知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...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惟’,李上音扶,叹世人无了悟之知。纂微、司马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不吾知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‘吾’作‘我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6_陈柱
陈柱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此二句各本在‘莫能行’下,今移上。”水海按:陈柱本把这两句放在本章节之首,石田羊一郎亦如此。水海谓此二句不必提上也。这是老子自谓己之言论有主旨(参看河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老子言论的主旨即宣传自然无为之道。吕吉甫说:“无为而自然者,言之宗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宗,万物之主也;君,万事之主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有本始,有根柢之言,谓之有宗。立万事之主,为万法之尊,谓之有君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宗’,主也;‘君’,亦主也。主者何?即道是也。此言圣人之教,虽千言万语,然其宗旨,总不离道;故知易,行亦易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也’,一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5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王弼注曰:‘故有知之人,不得不知之也;’疑王本‘无知’作‘有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卷子成疏‘我’作‘吾’,范、赵(秉文)并有‘也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也’字。”又云:“陶说是也。上‘知’字读为‘智’。‘有知’即弼所谓‘躁欲’,故不能知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六章:‘言者不知;’八十一章:‘博者不知;’‘不知’与‘无知’谊同,可证王本不误。陶、马二说均非。王注谊不可解,恐有误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我’作‘吾’,下...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陶说误。楼宇烈云:“(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’,王弼注:‘以其言有宗,事有君之故,故有知之人,不得不知之也。’)此句注文文义不明,疑有错误。宇惠说:‘不得不知之也’句下‘不...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我貴矣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一“則(简作则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无“我”字,后句同此。按:甲本前句所损之字数,当为四个字,严遵本等...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則我貴矣’,一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