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0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離、為,歌部,兒、雌、知,支部。為,古音怡,此歌、支通韵。又,有、恃、宰、德为韵。奚侗,高本汉同。陈柱以離、兒、疵、知、雌、為、之、有、恃、宰、德為韵,则不但歌、支...
《老子》10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此章用韵颇為出入。‘離’,古读若罗。《诗经·新台》与施韵,施古音它,《易经·離》九三爻辞与歌、嗟韵,嗟古音磋;未有与支、脂部字为韵者。而此章以韵兒、疵、雌、知,‘疵’、...
《老子》10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戴營袙抱一,能毋離乎?搏氣至柔,能婴兒乎?脩除玄藍,能毋疵乎?愛國活國,能毋以知帛书老子校笺译评550(智)乎?天門啓闔,能為雌乎?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離【lǐai】,歌部...
《老子》1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離,歌部;兒,支部;歌支合韵;疵、知、雌、知,支部。之、之、有、宰,之部;德,职部;之职通韵。
《老子》10_今译
精神和形体耦(偶)合,能够使人不忧愁吗?呼吸吐纳、运气周身以至于身体柔和,能够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吗?清除私见杂念,深观远察,能够保持头脑清明而无瑕疵吗?爱护民众,使国家有活力,能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唐景龙碑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’,其义并胜,当从之。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’,即‘知白守黑’之义也。王弼本误倒之。河上公本两句并作‘无知’,则词复矣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作“愛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恃’,河上本作‘侍’。‘長’,丁丈反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7_李翘
李翘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乎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侍’字无义。《文选·东京赋》李善注引作‘為而不持’,‘侍’殆‘持’之误字欤?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伦案:陆德明曰:‘以知乎,河上本直作智。’是陆所见王弼本作‘能无以知乎’。然弼注曰:‘言至明四達,无迷无惑,能无以為乎,则物化矣;所谓道常无為,侯王若能守,则万物【将】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’,‘以’字在此作‘用’解,犹言明白四達能不用知吗?可见王弼本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為乎’,确如俞樾所云有误。‘明白四達’需依‘知’,与‘无為’义不相属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生而不有’下两句与二章文同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引‘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’,同此。顾本成疏:‘故施為利物,亦无思造之可恃也。’又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成疏:‘為而不恃,長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俞说是,唯“知”前有一“以”字,后有一“乎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正作“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”。若下句作“能毋以為乎”,则与上句“明白四達”文义不相应。明白四達,是无所不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帝王既受历数,临御万方,若能守雌静,则其德明白,如日之照四達天下,功被于物不以為功,所谓忘功若无知者,故云能无知乎?”苏辙注:“内以治身,外以治國,至于临变,莫不有道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2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明者,心之内光慧照;白者,心之本体素存。盖以虚能生明,静能生白。虚静明白,方可谓明白四達也。四達者,通達无碍之义。无知,即是不有情识,湛然纯一之妙。人心之本体,原自虚明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字,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李约本无此四字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生之畜之’,‘畜’许六切。畜,养本也。谓万物皆根于道而生,本于德而养,然生之不以為己有,為之而不恃其功,至于長成而不為之主,故万物各得其所而不知所以然而然,是谓玄德也...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生之,畜之’,一无此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畜’借為育,古书训养之‘畜’,皆育之借也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生万物而畜养之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生之’,不塞其原也。‘畜之’,不禁其性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下经云:‘道生之,德畜之’;此云生之畜之者,谓人君法道清静,令物得遂其生,成效德弘济,令物各尽其畜养,故云‘生之畜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7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道生万物,德蓄万物,都是以万物為芻狗,顺乎自然,任其自生自長、自息自灭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等作‘能无知’,六句并无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6_文廷式
文廷式云:“《老子》一书皆言‘守雌’,独至‘天門開闔’之时,应机一发,不为万物制。故以‘无雌’为训。文本作‘為雌’者误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天門開闔,能无雌’,义不可通。盖涉上下文诸句而误。王弼注云:‘言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,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’是王弼本正作‘能為雌’也。河上公注云:‘治身当如雌牝,安静柔弱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天門’,敦煌丙本作‘天地’;‘圈’下,敦煌丙本作‘而為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為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