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共7575篇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生之,畜之’,一无此二句。”
05612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6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混成者,无始无终,无善无恶,混沌而不可分也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混’與‘渾’同。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河上、顾欢、李道纯、范应元各本均作‘渾’。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卷九曰:‘混、渾古声同。’”
03610
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3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;不善人者,善人之資。’强本无两‘者’字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无两“者”字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資,用也。人行不善者,聖人犹教导使为善,...
03311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民’,御注本避讳作‘人’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2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老子之‘道’即自然,所以老子哲学是属于唯物主义的。王充在《自然篇》中说:‘天道自然。’刘安在《原道训》中说:‘因天地之自然,则六合不足均也’,‘万物固以自然。’《老子》...
03013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夫’字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‘没’作‘沕’,‘殆’作‘怠’,皆音假相通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四十一章:‘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’是‘有志’乃勤勉行道之意。‘强行者有志’,言勤勉行道,是有志也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本上句作‘則可以寄於天下’,下句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8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辱’,古本作‘’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西都赋》引‘戎馬生郊’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羸’,古本作‘剉’。王本作‘挫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而下句则作“或挫或隳”,才出“挫”字,但亦非本句“剉”字。焦氏此说有疏失。
02915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‘猶川谷與江海’,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於’作‘與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吴作‘无象之象’。各本及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引同此(指傅奕本)。馆本、罗卷无‘謂’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无‘是謂无...
02412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05010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7_吴雲

吴雲云:“邢州‘荒’作‘莽’。王氏兰泉云:疑即‘荒’字之误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百谷王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以其善下之’,河上无‘其’字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六朝残卷‘烹’作‘亨’,‘鮮’作‘腥’。··《论衡·自然篇》曰:‘上德之治,若烹小鮮’,《后汉书·循吏传赞》曰:‘治善烹鮮’,俱本此文,亦作‘鮮’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其次’,謂仁义之君,民親之如父母,及仁义益著,则不但親之而又譽之矣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81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信,真部;知,支部;支真合韵;善,元部,支元合韵。積,锡部;有,之部,锡之合韵;多,歌部,歌之合韵。道,幽部;争,耕部,幽耕合韵;道,幽部;害,月部,幽月合韵。
0546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小邦寡民,使十百人之器毋用”,前句“寡”省作“寡”,后句无“有”字和“而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‘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’,通行本亦皆有‘有’、‘而’二字...
0357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柢,木根也。’盖根、柢二字对言则别,混言则通也。‘視’读为窴,窴,置也,立也。視、窴古通用。《诗经·鹿鸣》:‘視民不恌。’郑笺:‘視,古示字也。’《仪礼·...
03013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‘物’即二十一章‘道之為物’之‘物’。质言之,‘道’即‘物’,‘物’即‘道’也。道之成也,混然不可得而知,故曰‘混成’。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’,言有道混成,先天地而生...
0458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''能受国之垢,是為社稷主;能受國之不祥,是為天下王',各本无两'能'字。傅奕'主'上、'王'上有两'之'字。此并从《淮南子》。'
0497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0528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则荣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”
0365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慈”假作“兹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慈”,其他文字全同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林希逸本、释德清本、薛蕙本、张之象本及《韩...
03914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能敝’,陆、王弼作‘蔽’,必世切。纂微、苏‘敝’并作‘弊’。五注、叶并作‘是以能敝’;清源同上,无‘能’字。司马作‘是以能弊復成’。黄‘敝’作‘蔽’。”
036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