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觀’下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下難事’,‘難’上亦有‘之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王弼本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不知常,妄;妄,作凶’,帛书如此,惟‘妄’字,甲本假作‘’,乙本假作‘芒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此两语言“其事未彰著,微小易散去也”(河上公注)。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没身不殆’,叶无此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千里之行’作‘而百刃之高’。‘始’作‘起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之;乙本作“亓□親譽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次”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帛书甲本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御注...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大朴既散,人伪日生,又其次之君,道(导)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,虽畏之,而亦侮之也。苏曰:‘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也,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。’”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极言聖人无為。二章曰:‘聖人处无為之事。’三十八章曰: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。’四十三章曰:‘无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’四十七章曰:‘聖人不為而成。’四十八章曰:‘為道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貴言’,所謂‘聖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’也。貴,重也。謂人君之言,猶豫迟疑,不肯轻易出口,恐致下之不信己也。河上本作‘猶’,与帛书乙本合,今从之。王弼本作‘悠’,则...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賊”,本义为败坏、破坏。《说文》谓:“贼,败也,从戈则声。”“败”即坏义,引申为伤害。《玉篇》云:“賊,在则切,伤害人也。”又可引申为破坏者、败坏者、伤害者。《论语·阳货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后句“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后句“與(简作与)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反矣”作“反也”。今两本合校,得此二句。遂州本无“玄”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唯“其”皆作“亓”,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取”。今从甲本。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王弼本前句无“聖人之”和“也”,下句“以”后无“其”字,作“是以欲上民...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民復畜兹”,无“而”字,“畜”為“孝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晓纽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无“而”字,“民”...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2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聖人恬淡无為,少私寡欲,處民之上,為君而使轻徭薄赋,无重劳也。處物之前,而為君主,遂使民歌,击壤宇内,清夷利物,弘多而无积害。”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令’,去声。‘屬’,音烛。《音辩》云:‘令,善也。’王弼、司马公注作平声。今从古本。‘屬’,《释文》‘连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河上注曰:‘使民各有部曲什伯;’是河上‘民’字本在‘有’字上也。赵写同此(指傅本),惟无‘也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也’字,馆本‘使’下无‘民’字。柰卷‘寡’...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11_傅山
傅山云:“‘學’本义‘觉’,而學之鄙者无觉。··曰‘吾聊乐尧舜之道’,世儒之所谓學也。病老子者曰‘絶學’,老子之所谓‘絶’者,‘絶河’之絶也。學如江河,絶而过之,不忱没于學也,觉也...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甘其食’,古本上有‘至治之極民各’六字。‘安其俗’,‘俗’一作‘居’。‘樂其業’,‘業’一作‘俗’。”按:焦氏《老子翼》卷六引经文作“安其居,樂其俗”。其书卷八《考异》...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6_乙本释文
帛书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人’,各本皆无,疑为衍文。”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俞、陶之说非也。《文心雕龙·情采篇》曰:‘老子疾伪,故称美言不信;’是刘勰所见《老子》本作‘言’字。河上于此句注云:‘滋美之言者,孳孳华词。不信者,饰伪多空虚也。’又,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司马、五注、叶、邵并作‘如春登臺’。”水海按:司马光本、邵若愚本等本作“如登春臺”,彭氏谓作“如春登臺”,当为笔误,今据改。马叙伦引以误传误。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李道纯本‘不’作‘无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,仅存一“若”字,“婴兒未咳”四字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“若”作“如”,“婴”作“孾”,“兒”后有“之”,“咳”作“孩”,谓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其細也夫’景龙本无‘也夫’二字,景福本无‘也’字,敦煌壬本无‘夫’字,辛本作‘若笑(唉)救其小’,殆有误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