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善言者无瑕適’,按:帛书甲本和乙本皆如此;傅奕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謫’,王弼本作‘讁’;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与帛书同,作‘適’。按: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‘適’。‘讁’、‘謫’、‘...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禍,害也,神不祐也。夫亡败之禍缘何而来?由贪土地,求而无厌,不知止足,致神道不祐,而婴禍害。人之有过,过非一途,贪之为禍,禍之大尔。”
《老子》16_音韵_03_顾炎武
顾炎武云:“‘明’,武兵切。古音谟郎反,今以字母求之,似当作弥郎反。《诗经·东方未明》音章:‘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’《老子》: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’‘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丁本、英伦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葛玄序文本...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有“者”字。这几句都是用“··者···也”标准格式表示的判断句。又,“勝”,勝利,与“負”相反,此处意为战勝、克服。《老子》并不否定“勝人”,而是主张“不争而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7_张扬明
张扬明云:“慈是三寳之首,也得三寳之全。故用之于戰,則歼暴虐之敌,必然万众一心,其戰必勝。用之于守,則保卫善良之民,必然众志成城,其守必固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1_奚侗
奚侗云:“‘繟’,《说文》:‘带缓也’,引申有宽缓谊,与下‘恢恢’相应。或作‘默’,或作‘坦’,皆非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2_王叔岷
王叔岷云:“《文子·九守篇》、《列子·说符篇》‘驟’并作‘暴’。《事文类聚·前集》五引《庄子》亦云:‘驟雨不終日。’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正义引《老子》曰:‘雖有拱抱之璧,以先駟馬。’‘拱抱之璧’即王注所云‘拱抱寶璧’也。易顺鼎非之,谓‘拱璧’即‘珙璧’。今按:范本正作‘珙璧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武、怒、與、下韵(鱼部,怒上声)。德、力、極韵(之部)。武内义雄謂:“與”作“争”,“此‘争’字与下‘不争之德’相对,作‘争’是”。故惟武、怒、下韵,争字无韵。俞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豪’,一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6_劳健
劳健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诸唐本、河上本皆如此。此作‘王公’,乃与‘稱’字谐韵,亦如第三十二章‘侯’、‘守’字,第三十九章‘王贞’、‘王稱’字。当从诸唐本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非是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所云虽本于《老子》,然非《老子》原文,不足為据。且此二句是承上文“求生之厚”而申言,非单独為“一段”明矣。又,“賢”后他本有“於”字,而帛书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