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52页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莽是眇莽,叹其久远。’是成从诸家作‘莽’。按:罗氏谓‘荒’借为‘充’,是也。其解‘未央’为‘无主’,则非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央,尽也。’‘未央’即无尽之谊...
02814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、葛无‘則’字,赵‘則’作‘而’,吕无‘矣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2_俞樾

俞樾云:“唐傅奕本作‘萬物作而不為始’。毕氏沅谓‘辭、始同聲,以此致异,奕义為长’;然三十四章云: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此章文义相近,恐未可舍古本而从傅本也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堅强居下,柔弱處上’,清源无‘故’字,黄‘居’作‘處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强大處下’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果而勿强。’是成‘果’上有‘是’字。‘果’上当从范本增‘是謂’二字。‘是謂果而勿强’,与下文‘是謂不道’并列。十四章:‘是謂无状之状,···.是謂...
0356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1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此文‘聖人在天下’句,‘歙歙为’句。···‘歙歙为’者与二十章‘沌沌兮’一律···《文迭·东京赋》李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聖人在天下,惵惵焉。’‘惵惵’即‘歙歙’异文,...
0497

《老子》35_述评

本章节通过对有声有味的“乐与饵”和无声无味的“大道”的比较,劝导人君要执守“大道”,以使天下和平康泰。《老子》认为,就体而言,“乐与饵”有声、有味、有形;“道”则无声、无味、无形。...
0327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幽’作‘窈’,无‘冥’下‘兮’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6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混成者,无始无终,无善无恶,混沌而不可分也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窪’字,同王弼,河上作‘窊’,顾欢作‘湾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窪,也。窊,污衺下也。洿,浊水不流也。一曰窳下也。’三字义并相近。‘敝’,王弼作‘蔽’,河上作‘弊’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成、生,耕部。漻,幽部;垓,之部,幽之合韵;母,之部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大、逝,月部;遠、反,元部,月元通韵。大、大、大、大、大,月部;一,质部,月质合韵。天,真部;然...
03314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兕’,陆徐履切,李音似,(似)牛,青色,一角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云:“‘兕’,毒兽,形如野牛。”邵若愚云:“兕,如牛,色青,重千金,一角如鞭,长三尺。”《说文·舄部》云:...
03810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后汉书·折象传》注、《申屠刚传》注、《蔡邕传》注引并同此(指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申屠刚对策云:‘持满之戒,老氏所慎。’则刚所见本亦作...
0316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果而已’,古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始制有□,□□□有,夫□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名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名亦既”三字,第三句损掩“亦將知止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三句;今从乙本。张松如...
05414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‘固’,当以读‘姑’为是。《说林上》:‘《周书》曰:將欲敗之,必固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用‘姑’字可证。”尹振环云:“甲、乙本皆作‘古’。《说文》:‘姑,····...
0266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□小曰□”,“小”前的“見”字、“曰”后的“明”字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同此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;后句作“守□□强”,损掩“柔曰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...
0298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’,傅奕、王弼同古本。稽,古兮反,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‘稽古’之‘稽’。傅奕云:‘稽式,今古之所同式也。’”水海按:《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本引王弼...
05014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无尤矣。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’按:赵写、磻溪‘居’作‘處’。‘夫惟不争,故无尤矣’,应在此(‘居衆人之所惡’)下。‘故无尤矣’下,应有‘居衆人之所惡...
0538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知,支部,懈,锡部,支锡通韵;畏,微部,夷,脂部,微脂合韵。除、蕪、虚、餘、竽,鱼部,道,幽部,鱼幽通韵;采,之部,食,职部,之职通韵。(竽,鱼部,也,之部,之鱼合韵。)
040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,故‘无轍迹’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之’字,下同。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无‘於’字,下四句同。又敦煌本‘乃’作‘能’,下四句‘乃’字同。御注‘眞’作‘貢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‘夫’作‘天’,无‘亦’字;景福本‘夫’作‘天’,有‘亦’字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夸张之事。···朝甚除治,则宫室奢靡可知矣。田燕倉虚,谓夺民时而不得耕耨,竭民力而无所蓄积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古无‘妙’字。《周易》:‘妙萬虑而为言’,王肃本作‘眇’。陆机《文赋》:‘眇衆虑而为言’,即用《周易》文,亦作‘眇’。又屈原《九歌》:‘美要眇兮宜修’,并是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广明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...
0447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8_宋翔凤

宋翔凤云: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按《白虎通义》曰:‘黄帝有天下号曰自然,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。’此云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,正述黄帝之语。下文云:‘希言自然;’又申自然之义曰:‘故从事于...
0358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□之悉也,亓日固久矣”,前句损掩一“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恍”作“悉”,《正字通》谓“悉”同“悉”,一般人认为,则作“悉”,为“迷”之假借...
03812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德者,得也。常得而无丧,利而无害,故以德为名焉。何以得德?由乎道也。何以尽德?以无為用。以无為用,则莫不载也。故物,无焉,则无物不经;有焉,则不足以免其生。是以天地虽广,...
03910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训‘容’为‘法’者,乃以‘容’为‘鎔’。《说文》:‘鎔,冶器法也。’故‘法’者,謂‘法象’,即模范也。此‘容’与二十一章‘容’字谊同,皆指模...
03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