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51页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琭琭,少也;落落,多也;’又荣注:‘玉琭琭少故贵,石落落多故賤;’是成、荣二本‘琭琭’并同王本;‘珞珞’并作‘落落’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云:‘不碌碌如玉...
0271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‘者’下一重出‘道者’二字。‘无為’之谓道。虚无、恬淡、寂漠、无為從事於道者也。‘同於道’,亦如道之长久矣,所谓‘希言自然’者是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无“於”字,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张之象本皆无此句。陈鼓应也误掉此句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九引“可”作“多”,谓“罪莫大於多欲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...
0427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道是自然规律。‘道法自然’是说自然规律取法‘天然自然’,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。人生活在地上,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,故曰‘人法地’。地是天之所覆,即天体的一员,地不能违...
0416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静為下’,古本作‘以其静,故為之下也’。司马作‘以其静,為之下’。一无此句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保存完好,与世传今本相互勘校,彼此经文差异有二:一、‘天地’二字今本重复两次,甲、乙本仅出现一次。二、甲、乙本‘孰為此’,今本多作‘孰為此者’。如王本‘孰為此者?...
0309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行术用明,以察奸僞,趣睹形见,物知避之。故智慧出则大僞生也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斯不見賢’,各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,高翻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作‘湛常存’,邢州作‘湛似或存’,至元‘或’作‘常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

李荣云:“‘道生一’,虚中动气,故曰道生元气。(元气)未分,故言一也。‘一生二’,清浊分阴阳者也。‘二生三’,运二气三才。‘三生萬物’,圆天覆于上,方地载于下,人生统于中,何物不生...
0248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这四句一般通读作‘王(原作人,今改)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’。读得虽然顺口,含义似忒纡曲,王、地、天、道、自然,五者叠相法,实义云何,终觉不甚明了。莫若李约...
0397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司马‘以’上有‘必’字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謂入死門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死矣’。伦谓当从此。”水海按:马氏《老子核定文》即校订为“是謂入死門”。
0336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3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‘甫’与‘父’通。‘衆甫’者,‘衆父’也。四十二章:‘我将以為教父;’河上公注曰:‘父,始也。’而此注亦曰:‘甫,始也。’然则‘衆甫’即‘衆父’矣。一章:‘有名万物之母...
0525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蒋、陈之说是。又,宋徽宗注云:“道无异相,孰為美惡?性本一致,孰為善否?有美也,恶為之对,故曰: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’有善也,不善為之对,故曰:‘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...
03814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1_李息斋

李息斋云:“我以法治民,则民亦窃法以自使;上下相冒,则盗贼安得不多?”
04011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极是。“及”:若,如果。“无身”:无自身。意译为“不顾自身”或者“不自私其身”,皆不合老子之旨。 又,河上公注:“使吾无有身体,得道自然,轻举升云,出入无间,与道通...
0359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故《老子》曰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’與诸本均同。”
0269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随物而直,直不在一,故若屈也。大巧因自然以成器,不造为异端,故若拙也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事好’,‘好’,呼报反。‘還’,音旋。”
0859

《老子》41_音韵_03_顾炎武

顾炎武云:“‘行’古音杭,引《老子》:‘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。’‘故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’”又云:“四句二韵,而语助之字,一有一无,在他诗亦有...
04315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尚右’下,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应有此句。据《韩非子·喻老》和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先秦两汉,此句尚有,到魏王弼时,此句已脱;所以,至唐陆德明所见王本已不全矣,故陆亦脱此句。又,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可...
0407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而不見其首”,损掩“而”前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隋而不見亓後,迎而不見亓首”,“随(简作随)”假作“隋”(上古二字皆属邪纽歌部),《...
0455

《老子》78_今译

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,而攻破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。因为它(柔弱),没有什么东西用来替代它。柔软的战胜刚强的,弱小的战胜强大的。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的,但是没有人能够...
04410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之厚□,比於赤子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含德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同前句。司马光本同此二句。...
0539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為乎’,古本。‘明白’,虚也;‘四達’,通也。谓此心虚明坦白,四達皇皇,感而后应,应而常虚,无以私意為之,人能之乎?盖此心无為而无不為也。无為是本,无...
03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