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19页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居’作‘處’。磻溪作‘功成不處’。··柰卷无上‘而’字,二赵、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无下‘而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功成’乙转。《吕氏春秋·审分篇》高注引‘居’字...
0519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趮勝寒”,乙本作“趮朕寒”。“趮”为“燥”字之假借(二字皆属宵部)。“朕”【dǐem】,定纽、侵部;“勝(简作胜)”【cǐen】,书纽、蒸部。上古定母和书母都属舌音,侵...
043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冬”假作“衆(简作众)”(上古春秋时二字皆為侵部,战国时為冬部),“輜(简作辎)”假作“甾”(上古二字皆為庄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正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...
03012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'文津、开元、吕、林、葛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。'
0395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却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道,却走馬□糞”,前句损掩“天下有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以”字。今两本互校,得此两句。傅奕本“糞(简作粪)”作“播”,谓“天下有道,却走...
0349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云:“‘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’,不以经心也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天□□□□,□□□行也',前句损掩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下莫不知',后句损掩三字,则校补为'而莫能'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'而□□□□也',损掩'莫之能行'四字,...
05811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应有此句。据《韩非子·喻老》和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先秦两汉,此句尚有,到魏王弼时,此句已脱;所以,至唐陆德明所见王本已不全矣,故陆亦脱此句。又,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可...
0417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前句則作“輕則失本”,正与想尔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相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“輕則失臣”,“臣”則為误。顾广圻云:“‘臣’当作‘本’,傅本作...
0275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惟'謂'假為'胃'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'邦'讳為'國','謂'作'胃'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其他各本'邦'皆作'國',与帛书乙本同。严遵本'不祥'前无'之'字,作'受國不...
03710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正、糞为韵,更所未详。此章以道、郊为韵。道,幽部,郊,宵部,此幽宵通韵,与四十章笑、道为韵同例。
02811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四章王注:‘所谓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也;’疑王本‘知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謫’字,作‘謫’亦通。扬雄《方言》三:‘謫,怒也。’郭璞注:‘相责怒。’又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‘謫’字引古《老子》作‘’。馆本、遂州本作‘適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'按:《说文》:'契,大约也。券,契也。'古者契券以右為尊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郑注:'契,券要也,右為尊。'《商君书·定分篇》:'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。主法令之吏,...
04611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人君一己之聪明不足恃,虽出外日行千里,而所闻見者甚少也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云:‘力不敌众,智不尽物。与其用一人,不如用一国。’《吕氏春秋·贵公篇》云:‘智而用私,不若...
03213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鍵’,张之象同,林作‘揵’,各本作‘楗’。‘而’,陈象古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今譣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“閉”作“閇”。
0449

《老子》79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'和大怨,必有餘怨,焉可以為善?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以責於人。'怨【ǐwan】、怨【ǐwan】、善【zǐan】,皆為元部;人【nǐen】,真部。真部【en】和元部【an】皆為阳声韵,主要元音...
0327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‘者’字,各本无。《后汉书·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學道日損’,盖节文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9_东条一堂

东条一堂云:“按傅奕曰:‘是以’至‘棄物’二十字,独得诸河上公本,而古本无有。晁说之跋举此说以驳王氏。予始以为信,然后检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,是謂襲...
04712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8_章太炎

章太炎云:“妙有二谊,一为美,《广雅》:‘妙,好也;’一为散,训散者,字本作‘寥’,《说文》:‘寥,细文也。’···然凡‘杪’、‘秒’、‘眇’、‘篎’诸字,皆有小谊;故汉世多言微眇...
04112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則’,当据改。然‘而’、‘則’古通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作‘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玄也者,取乎幽冥之所出也。”(《老子指略》)又注云:“玄者,冥默无有也,始、母之所出也。不可得而名,故不可言同名曰玄。而言同謂之玄者,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。不可得而謂之然...
03215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聖人无常心’。帛书乙本作‘聖人恒无心’,文义为长。后出诸本既改‘恒’為‘常’,又误倒其字矣。今据乙本改正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3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《老子》本意謂不貴其師、不愛其資为智,雖有智慧而必以大迷处之。而韩非此喻则以文王师太公、資费仲为智,若不师太公、資费仲,则文王雖智,亦必大迷失也,与《老子》原意正相反。...
0548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3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較’,音角,又校,量,深浅也。‘傾’,高下不正貌,去营反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德信矣’,篡微、苏、曹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、五注、达真‘德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谿”。《说文》无“溪”字,而有“谿”字,則《说文》“溪”作“谿”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云:“涧谿沼沚之毛;”杜注:“谿,亦涧也。”陆德明释文云:“谿,苦兮反...
0268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03712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4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