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4页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‘誰’上有‘其’字。··按《说文》曰:‘像,似也。’此作‘象’,省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室町本‘誰’上有‘其’字,下有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是也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吾不知誰子’即吾不知誰似也,语意已足。此段意谓神耶地耶?此世所称生杀之主,而...
03713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396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之说是。朱谦之之说,非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之”字。“之”为句中所用语助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“其誰之子也”,即“其子誰之也”,意谓它(指道)像似誰呢?老子说:“吾...
0268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2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这就是‘道’的超形象、超感觉的最高存在。《老子》二十五章云: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’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夫道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,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,自本自根...
0468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湛’,澄寂之意。道之体虚,故其存于此也。‘似或存’,而非实有一物存于此也。此一句言道之体虚也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

奚侗云:“道不可见,故云‘湛’。《说文》:‘湛,没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没,无也。’道若可见,故云‘似或存’。十四章:‘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;’二十一章: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;怳...
0415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挫其鋭’以下四句,已见前文。谭献、马叙伦并谓此为复出衍文,而其实不然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四句,知原文如此。古人阐明一理,数语不嫌重见。故文句相同者常前后叠出。周秦故...
0458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湛者,黯不可見之貌。当读为‘黮’。《广雅·释器》:‘黮,黯黑也。’‘黮’、‘黯’同训,而俱有不可見之义。道不可見,故曰:‘湛兮似或存。’二十一章称道曰: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...
0297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之说是也。又,“紛”为本字,帛书甲本即作“紛”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下德篇》、《意林》均引作“紛”。他本作“芬”、“忿”,则皆为“紛”之假借(上古三字皆为滂纽...
0548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湛”(zhàn),深邃,深暗不可見之貌。“湛兮”,深暗幽隐的样子,形容道的深隐未形之状。
0316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人能用道以挫情欲之鋭,解事物之紛,莹心鉴而不炫其明,混浊世而不污其真,则道常湛兮,似乎或在也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无“其”字,“誰”字损掩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也”字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苏辙本、林希...
0478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2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挫其鋭’,谓反于太朴,不为崖异。‘解其紛’,谓清静自处,不与物相撄。‘和其光’,不自表暴,光而不耀也。‘同其塵’,不修身以明污,受天下之垢也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吾不知誰之子’,纂微、司马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‘象帝’,李如字,象,似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3_高明

高明云:“经文主要在阐述道的作用。道之旨,主张虚静无为,无知无欲,而‘鋭’与‘紛’皆源于‘知’和‘欲’,知多而欲鋭,欲鋭而紛争。使民无欲无争,所谓‘挫其鋭,解其紛’。则从矛盾的另一...
06612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湛兮似”三字;帛书乙本作“湛呵佁或存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之误译,“似”假作“佁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似’字反书。反书之例,商周文字常见,汉则少见。”帛书《德...
04410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湛兮似或存’,龙兴观碑本无‘兮’,‘或’作‘常’,一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作‘湛常存’,邢州作‘湛似或存’,至元‘或’作‘常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苏、赵(孟頫)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或”。
0417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,遂州本‘湛似常存’。”水海按:罗振玉云“敦煌本作‘湛似常存’”,是知武内义雄所说“敦本”指法京藏敦煌残卷,即武内敦甲本。
04910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湛兮似或存’,罗卷无‘兮’字,‘或’作‘常’。《文选·七里濑诗》注、《论语义疏》七引并与此同。《义疏》又引河上注曰:‘或,常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或’矣。藏疏本亦作‘或’...
0469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7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“湛兮”句疑当在‘淵兮’句之下,抄写致讹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兮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楼正本等皆作此字,想尔本、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碑本误删此字。武内义雄云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”,则武内敦甲本“兮”作...
0519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9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‘湛’,静也。言其道湛静,虽不见其迹,然又似或存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淵乎’,王弼作‘淵兮’。··按:‘貧’,古‘兮’字。”水海按:卢文弨云:“‘貧’,今本皆作‘兮’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紛’,罗卷作‘忿’。成疏曰:‘忿,嗔怒也;’则成亦作‘忿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三国名臣序赞》注引并作‘紛’。弼注曰:‘紛解而不劳;’又五十六章注...
04710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淵似萬物之宗’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8_谭献

谭献云:“五十六章亦有‘挫其鋭’四句,疑羼误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赵(孟頫)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兮”。
048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