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美谓美于他物,以质而言也。善谓善于其事,以能而言也。美、惡,善、不善之名,相因而有。以有惡,故有美;以有不善,故有善。皆知此之為美,则彼為惡矣;皆知此之為善,则彼為不善矣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形’,王弼作‘較’,陆德明亦作‘較’,并非。古无‘較’字,本文以‘形’与‘傾’为韵,不应用‘較’,又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这些注释,都在说明“美”、“惡”的事端或概念,皆乃相因对待而生也。又,“美”与“丑”為对言(语言学上叫反义词),此处“惡”,当注释為“丑”,(同理,下“不善”当注释作“惡”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文子》云:‘長短不相形。’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曰:‘短修相形。’疑《老子》本文亦作‘形’,与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傾’协韵。‘較’乃後人旁注之字,以‘較’释‘形’,校者遂以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斯”假作“訾”(上古二字皆为支部,属叠韵假借),“善”下原有钩号,当为断句之误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范应元本“皆知”前有“天下”二字,“善”后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达真、清源上并有‘天下’字。‘斯不善已’,苏‘已’作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‘皆’上一有‘天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毕沅曰:刘骥本‘皆知善之為善’上亦有‘天下’二字。按:范亦重‘天下’二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同此(‘皆知善’之前无‘天下’二字)。张嗣成、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7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皆知美之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文句比较完整,疑后人修饰而成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二字,当为衍文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无。 又,王弼注云:“美者,人心之所进乐也;惡者,人心之所惡疾也。美惡犹喜怒也,善不善犹是非也。喜怒同根,是非同门,故不可得而偏举也。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只此皆知两字,其惡其不善,便从此处有之矣。大道之妙,美者贵乎藏,善者贵乎隐。不知美之為美、善之為善,惟独自然,惟独无為。以皆知之美而為美,则暴于外,而未必有公物之实,焉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七句,帛书甲本前四句同此;第五句作“意、聲之相和也”,“意”為“音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同為影母,属双声假借);第六句作“先後之相隋”,“隋”為“隨(简作随)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邪纽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2_虞世南
虞世南云:“河上本‘較’作‘形’。”按:虞世南本同王弼本,作“長短相較”。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6_王弼
王弼云:“玄也者,取乎幽冥之所出也。”(《老子指略》)又注云:“玄者,冥默无有也,始、母之所出也。不可得而名,故不可言同名曰玄。而言同謂之玄者,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。不可得而謂之然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蒋、陈之说是。又,宋徽宗注云:“道无异相,孰為美惡?性本一致,孰為善否?有美也,恶為之对,故曰: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’有善也,不善為之对,故曰:‘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...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7_沈一贯
沈一贯云:“凡物远不可见者,其色黝然玄也。大道之妙,非意象形称之可指,深矣,远矣,不可极矣,故名之曰玄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8_刘巨济
刘巨济云:“衆妙者,萬物之妙也。萬物皆有妙,而皆出于道,则道妙萬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衆眇”,指微小的萬物。“門(今简作门)”,指衆眇之所由出也,即指道門。此二句言玄妙幽深的道是萬物变化的总門径。
《老子》01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道、道韵(幽部),名、名韵(耕部),始、母韵(之部,母满以反),妙、徼韵(宵部,徼去声),玄、門韵(文真通韵,玄胡均反)。姚文田谓:玄、玄、門韵,餘同。
《老子》01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”道【deu】、道【deu】、道【deu】为韵,入幽部。又,也、也为韵,此为虚字脚,是富韵。“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”名【mǐen】、名【mǐen】、名【mǐen】为...
《老子》01_音韵_03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道、道、道,幽部。名、名、名,耕部。始、母,之部。欲、欲,屋部;眇、噭,宵部。出、謂,物部。玄,真部;門,文部;真文合韵。
《老子》01_今译
“道”,可以用言词述说的,就不是“大道”了。“名”,可以叫得出来的,就不是永恒的名了。“无名”是产生万物的本始,“有名”是育化万物的母体。所以,从恒常“无欲”出发,以此可以观察“大...
《老子》01_述评
老子本章提出了“道”这个哲学概念。在老子哲学中,“道”是个特定概念,它至少有五种规定性:一、道是太初混沌;二、道是客观实在;三、道是万物之本原;四、道是客观规律;五、道是政治、人生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美之為美”作“美為美”,无“之”字,后句同;帛书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惡(简作恶)”借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)。今前句从帛书乙本,后句从帛书甲本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2_邵若愚
邵若愚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‘斯’,此也。‘已’,音以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斯惡已’,苏‘已’并作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3_裴学海
裴学海云:“《老子》一章:‘玄之又玄’,‘之’犹‘而’也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:‘精而又精’,文例同此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疏云:“夫遣之又遣,乃曰‘精之又精’。”是知“之”实犹“而”之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