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35页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《文选·魏都赋》刘渊林注、《连珠》注引无'故'字。按:'司'读為'伺察'之伺,《说文》无'伺'字,'司'即'伺'之初文也。'徹'、'轍'古今字。'
0396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''契',李苦计切,心也。左為阳,心属阳,以其能合前境,故曰'契'。'
04510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句首当有'故'字,因此处二句是承上启下。无'故'字者当為脱漏,应从帛书本补正。 又,河上公注云:'有德之君,司察契信而已。无德之君,背其契信,司人所失。'王弼云:'有德之人,念思其...
03713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''責',求也。契之有左右者,取其符合而已。聖人執左契以合德,唯无私而已。初不欲过求於人也,又何用聚敛之徒哉?《音辩》云:'古者削木為契,右契所以責事為取契也,左契所以符合,...
02812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'司,主也。徹,通也。言有德之君主,司心契,则人自化。无德之主,则立法以通於人,為法之弊,故未為善。司契则清静,立法则凋残,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,故人君者,常思淳化於无為...
0517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吕'契'作'契',开元'人'作'民'。'
03215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无'而'字。伦按:'契'当作'契',《说文》曰:'刻木也。'今通用'契'。'
0505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'古者'契'亦名书券,其性质犹今合同文字。《说文》:'券,契也;'《史记·张耳陈餘列传》注:'券契义同;'并其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'公常執...
04111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'按:《说文》:'契,大约也。券,契也。'古者契券以右為尊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郑注:'契,券要也,右為尊。'《商君书·定分篇》:'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。主法令之吏,...
04511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'朱骏声曰:'契,《说文》:大约也。今言合同。《易传·系辞》:后世聖人易之以书契。郑注:以书书木边言其事,刻於木谓之书契。《周礼·质人》:掌稽市之书契。注:取予市物之券也,...
04111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'甲本作'執右契',乙本作'執左契',彼此各异。世传本皆作'執左契',同乙本而异於甲本。'契'亦谓'券契',乃共事双方所订字据。··古'契'刻木為之,从中剖开,分為左右,双方各執其一。...
04313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,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,是'主财说';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,是為'换契说';高亨说以'吉事尚左'為据,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,是為...
0307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故有德司介,□德司勶','契'假為'介'(上古二字皆属月部),损掩一'无'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'故又德司芥,无德司勶','有'假為'又','契'假作'芥',《乙本释文》...
03910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徹',李直列切,法也,通也。'
03412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''故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'。《音辩》云:'司,主也。徹,去。上声也。'经典'徹'与撤'通。故臣之有德以化民者,聖人惟主於符合而已。臣之无德而害民者,聖人则主於去之。'
0449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1_校勘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强、剛、行韵(阳部),垢、主韵(侯部,主,朱掫反),祥、王韵(阳部),言、反韵(元部,反,平声)。武内义雄谓:祥、王、反韵,盖误。
03512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高亨所解第二说、第三说皆以他本经文为据,所解者并非《老子》原经文,故不取。此三句意谓:既然已经产生大怨,再来进行调和这些大怨,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的,所以必然有餘怨...
0586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2_顾炎武
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十《四十五厚》:'垢',古音古,《老子》:'受國之垢,是為社稷主。'
0947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是以聖右介,而不以責於人'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'各本作'是以聖人執左契',此脱'人執'二字,假介為契。契即契约,古以右為上,如秦汉虎符皆右在皇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...
03511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''主'古音在侯部,《易经·丰》六二、九四与'蔀'、'斗'為韵,《诗经·行苇》与'醹'、'斗'、'耈',《卷阿》与'厚'為韵,是其证也。《老子》:'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。'垢、主為韵。'
05113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''言'、'反'属下章,反、怨、善,江晋三《廿一部谐声表》入《元部》声,姚文田《古音谐》入《九寒》去声,三字叶韵。又'而攻堅'为句,堅、先為韵,说见前。'水海按:朱谦之''言'、'反...
01079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'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'先【sien】,文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之部【】和微部【ei】,主要元音相同(不属于对转),可以通转,故之微合韵;微部【ei...
05115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先,文部;之,之部,之文合韵。剛、强、行,阳部。訽、主,侯部。祥、王,阳部;反、元部,元阳合韵。
0537

《老子》78_今译

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,而攻破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。因为它(柔弱),没有什么东西用来替代它。柔软的战胜刚强的,弱小的战胜强大的。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的,但是没有人能够...
04410

《老子》78_述评

这一章节老子以水之道为喻,说明'柔弱胜刚强'的道理。最后,又概括出了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--'正言若反'。 老子以水为喻,说明柔克刚之理,是有其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。春秋晚期,老子亲身...
04413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作'禾大□,□□□□,□□□為善',第一句'和',假借作'禾'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歌部),'怨'字損掩;第二句'必有餘怨'全損;第三句損'焉可以'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...
0298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''和大怨','怨',纡万反。'
04111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''和大怨者',纂微、曹、陈、叶并无'者'字。'必有餘怨',叶无'必'字。'
03812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按:经幢'和'误作'知'。'
04913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'焉',他本皆作'安'。《经传释词》卷二云:'《周易·同人·正义》:'安,犹何也。'《汉书·吴王濞传》严师古注:'安,焉也。'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曰:'暴而不戢,安能保大?犹...
04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