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37页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''聖人云','聖人'上王本原有'是以'二字。严遵本无,今据删。'
036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'言云'义足。其句中'言'为名词,作'话'讲,'云'为动词,作'说'讲,故可知'言'、'云'义不重也,'云'当不为衍字。朱谦之说非是。
0495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唯'謂(简作谓)'假作'胃';乙本'邦'讳作'國(简作国)'。今从甲本。'詢(gòu)',同'詬(简为诟)',张松如、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即校为'詬(简为诟)',其义为耻...
0276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''垢',古口反。'
025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''是謂',一作'是為'。'
03010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注:'柔弱之道,勝于剛强,天下之人无不知者;知有此道,不能行也。'疏云:'天下之人,皆知'柔弱之道,勝於剛强',但惑於自賢,以己为尚,无能行其所知,故云'莫能行'。'
031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'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'受國'上均有'能'字,'不祥'上又有'之'字,当為古本。'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'。
05115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'水为至柔弱之物,而能攻至堅剛之金石。此柔弱能勝剛强,天下之人莫不知之,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,盖叹之也。'
040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'吕等无'主'上'之'字。'
0398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和乙本'云'后皆误衍一'曰'字,今删去;乙本'故'作'是故',甲本同此('故');乙本'聖(简为圣)'作'',甲本同此'聖(简为圣)'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无'故'字,无'之'字,作'聖人言...
03114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'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',按:六朝残卷无下'之'字。柰卷'稷'下有'之'字。'受國之垢',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作'受天下之垢'。'
05111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聖人言',司马作'聖人之言云'。'
0338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''垢',有垢污之义。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老聃曰:'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谿。人皆取先,己独取后。曰:受天下之垢。'郭象注:'雌、辱、后、下之类,皆物...
0427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''是以聖人云','是以'一作'故','人'下一有'之言'二字。'
041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''故聖人云','故'一作'是以'。古本'人'下有'之言'。'
02915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'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,天下莫不知,而莫之能行;'当为古本。'
0346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',当为《老子》古本,帛书乙本涉前文而误'柔'为'水'(尹振环未订正,仍袭误'柔'为'水');严遵本不仅'夫水'二字讹误,语序也颠倒了,当...
040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天□□□□,□□□行也',前句损掩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下莫不知',后句损掩三字,则校补为'而莫能'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'而□□□□也',损掩'莫之能行'四字,...
05711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天下莫不知,而莫之能行'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无'而'、'之'二字。'
045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'葛无'而莫之能行'五字,赵无'之'字,吕无'而'、'之'二字。'
0256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4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'按:劳取范本,解如慢易,口译当作'真是不能小瞧它的呀',义自通达。而今验之帛书,甲、乙两本,俱有两'以'字,将何得其解?奚侗曰:'击之无创,刺之不伤,斩之不断,焚之不燃,天下...
042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潘'不知'作'能知'。赵写无'之'字。'
0457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'以其无以易之也'为是,傅奕本《德经古本篇》正与此同。劳健谓'不宜作两'以'字',则非是。今帛书乙本即有两'以'字。如训'易'为'慢易'(或训为'交易'、'轻易'),则与上下文义...
035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'不'作'能'。'
05113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□□□□,□勝强',前句损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故柔勝剛',后句损一字,校补为'弱'。帛书乙本作'水之朕剛也,弱之朕强也','柔'作'水'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''水',...
0275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'按:作'不'为是。'
0518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并上有'故'字,无二'之'字;陈、叶无二'之'字。'
024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'莫弗知','弗'作'能'者,则为误也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则作'不','不'与'弗'义同。此为证。试问以水之道为例,天下谁人不知柔弱可以勝剛强?疑此作'能'者,盖涉七十章'天下莫之能知...
0425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一上有'故',无二'之'。'
03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