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此谓君德无有不制伏者,则殊俗慕化,绝域观风,无远不至,故莫知穷極也。人君德化无远不極,万人所归住,神明所福享,然后或称为有國。故《周易》云王假有庙有家是也。过此以往,...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興’并作‘與’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‘选贤與能,讲信修睦。’《训纂》:‘王氏引之曰:选贤與能之與当作舉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:选贤舉能是也。舉、與古字通。’《...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是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。’是成无‘謂’字。强本严注:‘无象之象,无所不象。’是严作‘无象之象’。诸本或作‘无象之象’,以与上句‘无形之形’一律,不知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烹’,开元石刻作‘享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曰:‘柔弱,实智也;剛强,权智也。’是成玄英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是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”。“執”,持,把握。《广韵·缉韵》云:“執,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亦谓:“執,持也。”“御”,治,治理。《玉篇·彳部》:“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神”假作“申”(上古二字皆为真部),损掩后句句末“也”字;乙本损掩后句句首“聖人亦”三字,并无后“人”字。帛书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、高明本皆校为“非其神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以‘魚’喻君,以‘淵’喻道。意謂魚离於水则死,君离於道则败。因近取譬,以言为人君者,不可须臾與道相失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11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‘士’乃误字,帛书乙本作‘道’,与傅本合,今据改正。河上公注云:‘谓得道之君也。’则河上本原亦作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作“大國□□□□”,“邦”作“國”,损掩“者下流也”四字,今从甲本。景福本、司马光本皆“邦”作“國”,无“者”字和“也”字,谓“大國下流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...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2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道恒无為而无不為’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道恒无名’,疑沿下文‘无名’二字而误。且‘為’字与(下句)‘化’叶韵,通行诸本皆如此作,不误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作‘兮’是也。马谓‘豫’、‘與’通用,是也。其本字当為‘趣’。《说文》:‘趣,安行也。’(又《说文》:‘礜,趋步也。譽,譽譽,马行徐而疾也。’‘趣’、‘’、‘鸒’音义相近...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无名之”三字非衍文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本皆如此,与帛书甲、乙本合,可证此三字為原本之文。蒋锡昌说是也。乙本“闐”,则為“鎮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真部,属叠韵通假)。“鎮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一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’,按:‘欲大’当作‘大欲’,转写误倒。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,正总承上文而言,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。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...
《老子》37_音韵_03_江有诰
江有诰云:“静,疾郢切。按古惟有平去二声,至魏、晋始间读上声,当与清、劲二部并收。《老子·為政篇》‘不欲以静’与正叶,《洪德篇》‘清静’与正叶,《淳风篇》‘我好静’与正叶,‘歸根曰...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,渾若濁’,河上作‘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’,王弼与河上同,‘渾’字作‘混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可以市’,李句‘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’。‘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靖’字、‘而’字同此,无‘澂’字。赵、吴同王本。宋河上无‘止’字。然譣注曰:‘谁知水之濁,止而净之。’则有‘止’字。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并同河上。易州、磻溪、赵写作‘...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不如坐進此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蔽’,必世反。王云:‘覆盖也。’钟‘婢世反’,梁武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此章言道之极貴,欲人知貴而求之也。夫尊行之可加於人,而致使居天子、三公之位,则尊貴孰甚焉?美言可市而至於百朋之锡,不若一言之赠,则實貴孰甚焉。然则古人所以尊貴實貴此道者何...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以上两句傅本、通行本则作‘致虚極,守静篤’,最后无‘也’字。帛书‘致’作‘至’,至、致古通。静篤,乙本作‘静督’,甲本作‘情表’,通行本作‘静篤’。今从通行本。《甲本释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‘圖’作‘啚’,吕‘圖難’句作‘心不外物於其易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各歸其根’,‘各’下一有‘復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由難之’,纂微、清源、程‘由’作‘猶’,五注无‘難’字。‘故終无難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无‘矣’字,叶作‘終以无難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2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则将‘妄’连缀重语删去,虽然用字从简,则经义不若帛书甲、乙本详实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殊觉删之不当。今据古今各本校刊,此文当作‘不知常,妄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脆’字,敦、遂二本作‘毳’。《释文》曰:‘河上本作膬’。又七十六章‘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遂本作‘柔毳’。‘脆’即《说文》‘脃’字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引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