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53页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奚’字,古本。‘此’者,谓真道也。老子自谓‘吾奚以知衆始之所以然哉,以此真道也’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木本强大,故處于下。枝条柔弱,共生于上。盖取其柔弱者處上,强梁者在下。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,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,欲明强梁之人,常在柔弱之下尔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或似不盈’。成疏曰:‘而言或不盈者’,则成亦作‘或不盈’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并同。《后汉书·刘祐传》‘延笃贻祐书’曰:‘沖而不盈’,边...
03910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視不足見,···聽不足聞,··用不可既;’是成作‘視不足見,聽不足聞,用不可既。’王注:‘視之不足見,···聽之不足聞,··用之不可穷极;’上二...
03914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儼兮其若容’,古本。‘容’一作‘客’非也。谓貌重而若正颜容也。苏曰:‘无所不钦,未尝惰也。’”
0399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03915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帛书甲本作‘其安也,易持也’。以此例之,下数句必皆有‘也’字,语法相同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王念孙说是也。王弼注曰:‘信不足焉,则有不信。’虽王不明‘焉’字之义,故增‘则’字解之,然王本无下‘焉’字可证也。易州、磻溪、臧疏、张嗣成、寇、白、赵、馆本并作‘信不足...
03915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前識者”三字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識(简作识)”作“職(简作职)”,无两“也”字,“首”作“始”,谓“前職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”。陆希声本“識(简...
03912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先天’,陆‘先’悉荐切;李音同。上居无象之前曰‘先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为‘而民之生生而動’。生生,即以生为生,指太看重生道的意思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壯(简作壮)’,易州误作‘牡’。罗卷、易州‘是謂’作‘謂之’。彭、罗卷‘非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不’。臧疏‘已’作‘亡’。成疏曰:‘故非真道,应须止息,而勿行也。’是成作...
0399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哀禮’,各本作‘喪禮’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13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处之“梡”,则為“完”之音假,并非“患”之同音假借。这反映的是老子本人曾经受过“完刑”的重要文句,不当校為“患”,详见前文。此处“何謂貴大梡若身”,亦不能倒而言之...
0391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8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《庄子》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,愛以身於天下’。‘於’犹‘為’也,后人依《老子》傍记‘為’字,而写者因讹入正文。《老子释文》‘為,于伪反’。此《释文》不出‘為’字,以是明...
03911
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致詰’,‘詰’,起吉反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为“妄”;乙本作“不知常,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”字,作“不知常”,“妄作,凶”之“妄”,则歸下句。
0397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民之從事也,恒於其成事而敗之。故慎終若始’云云,乙本作‘民之從事也,恒於其成而敗之。故曰慎終若始,则无敗事矣’。甲、乙本作‘其成’,不如各本作‘幾成’为安。...
0396

《老子》80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小邦寡民,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之,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”用【Aǐwon】,东部;乘【dǐen】,蒸部;用【Aǐwon】,东部。因东部【on...
039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2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‘我獨怕兮其未兆’,河上注:‘我獨怕然安静,未有静欲之形兆也。’按:《说文》:‘怕,无为也,从心,白声。’义即本此。俗本作‘泊’字,非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芒’,河上作‘恍’,王弼作‘怳’。‘芴’,河上作‘忽’,王弼作‘惚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乙本有‘而’字,文义益显,今据补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费’,芳贵反。‘藏’,才良反。”水海按:因古无轻辱音,“费”在上古为帮纽物部,读音当为bèi【pu5t】。
03910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陶鸿庆说非是。陶据张之象王本注所谓《老子》无“非其”二字,而道藏王弼本、道藏集注本王弼注文皆出现“非独”二字,正与经文“非其神不傷人”之“非”相吻合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...
03910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知常’下诸本无‘曰’字,旧钞河上本(天文钞本)、广明幢并有。依注义,王本亦有‘曰’字也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天下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補’作‘與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與”。今譣河上公注文:“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可知河上公本作“益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即...
03912

《老子》79_音韵_03_李赓芸

李赓芸《炳烛编》卷三云:'《老子》'任契'章:'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。'按:契、徹韵也。契当读入声,如挈。《广韵》'契'在《十六屑》,'徹'在《十七薛》,屑、薛通也。'
0398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德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敦煌己本、虞世南本同帛书乙本。易玄本“萬物”作“聖人”,谓“是以聖人莫不尊道而貴德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...
0391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道藏王本‘為’作‘謂’,当据改正。二十七章‘是謂襲明’,词例与此一律,可证‘習’亦当改‘襲’。‘為’之与‘謂’,‘習’之与‘襲’,古虽并通;然王本作‘謂’,不作‘為’,...
03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