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严遵本无“故”字,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7_严复
严复云:“足而不知,虽富,贫耳!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’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并云: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。’岂高注所引乃《庄子》语耶?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以道治國,國则平;以正治國,则奇正(兵)起也;以无事,则能取天下也。上章(即四十八章)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又不足以取天下也。故以正治國,则不足以取天下,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无“而”字,作“死不忘者,壽也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景福本、《意林》本、《治要》本、室町旧钞本、《中都四子》本“忘”皆作“妄”,无“也”字,謂“死而不妄者,壽”。...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关于“爽”之义,约有以下几种说法: 其一曰“爽”為“亡”(亡失)。河上公注云:“‘爽’,亡也。人嗜于五味,则口亡,言失于道也。”邵若愚注云:“‘爽’,失也。盲、聾、口失,皆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应元、张之象、二赵、吴、臧疏‘多’上有‘民’字,是。易州、磻溪、彭、寇、白上有‘人’字···‘昏’,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、赵写、集唐及《治要》引作‘昏’。按:‘滋’当为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8_苏辙
苏辙云:“‘彼’,物之自外至者也;‘此’,性之凝于内者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自化’,各本‘人’作‘而民’,下三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并上无‘故’字、下无‘矣’字;程只无‘矣’字。陈作‘可名為小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何謂寵辱若驚’,一无‘若驚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诸王本无‘是以聖人’之文。王本不言‘聖人’,而直承上文,其主语当為首句之‘大道’。验之帛书,应以有‘聖人’為是,这是由论述大道之所以‘可名於大’而推及体道的聖人应如何以...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謂龍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音假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是胃弄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假借,“弄”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订。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说苑·敬慎篇》‘老子’二字疑当在‘故’字下,独‘禍兮’以下引《老子》文耳。不然,此二语为老子引古记,而《老子》全书无‘故曰’例也。惟此下脱‘圣人所独见众人’七字,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无“者”字。劳健云:“(‘執大象’)句與‘天下往’句叶韵,当无‘者’字。”按:“象”、“往”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又,“執(简作执)”,《玉篇》:“持也,守也。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轻身而不修身,则自取危亡也。是以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故终身无患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祆”、“祦”、“訞”、“妖”,皆为异体字。“祆”,《集韵·宥韵》:“祦,《说文》:‘地反物为祺。’或省,通作‘妖’。”《荀子·天论篇》“袄怪不能使之凶”,杨柳桥诂:“陆德...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道之出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‘言’并作‘口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河上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;王弼作‘若可託天下’;《大典》作‘乃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燿’作‘嬥’。‘燿’,俗作‘耀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马说,非。奚侗训‘足’为得,是;断言三句皆作‘不足’则非。上两句应作‘不足’,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’,即視之不得見,听之不得聞。作‘不得’与‘不可’,有差别:‘不得’...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微’,李如字,微,妙之微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早復’,‘復’,音‘服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乙本“拾”假作“擒”(上古二字皆入缉部,为叠韵通假)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嘉靖刊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(唐)李荣本、《意林》本、林...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曒’,曒,古晓反。明式云:‘胡老反。’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莫’作‘能’,范、河上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歸道柔弱,必先极其强大,然后示之以雌柔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繩繩’疑本作‘鼆鼆’,形近而讹。《说文》:‘鼆,冥也,从冥,黽声。读若黽蛙之黽。’则鼆鼆犹冥冥矣。谓其不可見也。不可見自不可名,故曰‘鼆鼆不可名’。《释文》:‘繩,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