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71页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勝人有力’,御注‘人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王弼注(见前引文)以‘智慧’与‘巧伪’解释‘伎巧’,并以‘智慧’与‘巧伪’并列,合称‘智巧’。河上公注(见后文引)谓‘多知伎巧’。古‘知’、‘智’二字通用,‘知巧’即‘智...
0378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示”假为“視(简作视)”(上古二字皆为脂部,故可叠韵通假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視,假借为示···《汉书》多以‘視’为‘示’,古通用字。”《尚书·周书·洛诰》:...
037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六朝残卷作‘牝常以静勝其牡,以其静為下’。‘靖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彭’,各本作‘静’,下同。张之象‘牡’误作‘牝’。卷子成疏无‘以其...
0376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疑‘天’字乃‘大’字之讹。下文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‘字之曰道’,‘天下皆謂吾大’皆可证。石田羊一郎从余说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此。按:其他诸本皆无“矣”字。许抗生本删“矣”字。赵至坚本“予人”作“與民”,谓“既以與民,己愈多”。邢玄本“予”作“與”,“俞”作“逾”,谓“既以...
0379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2_傅奕本

傅奕本校注云:“‘沌沌兮俗人皆昭昭’,‘沌’殊伦切,粹也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成全’,各本作‘誠全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善數不用籌策’,因物之數,不假形(不借助計數計算形器)也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予善天’,甲本‘天’字捝漏,抄写之误,当据乙本补。今本作‘與善仁’或‘與善人’。
0371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二语乃上世遗言,故《老子》采用之,而又分释其义于下也。‘辱’与‘大患’对举,皆名词;‘寵’与‘貴’皆动词。‘寵’谓爱之,‘貴’谓重之也。《老子》言君道,尝言:‘知其白...
03710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、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深根固蔕’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0379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成疏:‘如何,奈何也。’則成作‘如何’。按:‘萬乘之主’,指当时俗君而言。‘以身輕天下’,即輕以身為天下之谊,与十三章‘贵以身為天下’之谊相反。輕以身為天下,即以...
03710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則’,当据改。然‘而’、‘則’古通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5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出生入死:人出世为‘生’,入地为‘死’。这句通常有两种解释:一、人离开生路,就走进死路。王弼注:‘出生地,入死地。’二、人始于生而终于死。吴澄说:‘出则生,入则死。出谓...
03713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於大道,唯迆是畏。大道甚夷,民甚好懈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懈【kēk】,锡部。支部【e】和锡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支锡通韵,知、懈押韵。上古楚音...
0378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王、傅及诸本皆如此,惟无‘也’字,据帛书补。此亦當以‘无有’断句,如上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今存各通行本“執(简作执)今”作“執古”。傅奕本“以”前有一“可”字,作“執古之道,可以御今之有”。景龙本“御”作“语”,謂“執古之道,以語今...
03714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037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脆’,‘脆’,七岁反,河上本作‘膬’,‘膬’,昌睿反。‘易泮’,‘泮’,普半反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王念孙和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之说是。帛书乙本即证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信不足,安有不信”。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,则是“安”的假借(二字皆为影纽元部)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案...
0375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4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自見’,今言‘自現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以有‘之’字于文为长。‘聖人之在天下也’,即圣人的治理天下,此处‘在’字训‘治’,但有其特殊性,即包含有不干涉的意思,似為老庄学派专门用语。《庄子·外篇》有《在宥篇》,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3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用韵:腹骨欲(按《老子》句法,‘腹骨欲’似应叶韵,高本汉《老子韵考》、陈柱《老子集训》即以之為韵。然‘腹’属觉部,‘骨’属物部,‘欲’属屋部,三者相距颇远,姑存疑)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借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退”假作“芮”(上古“退”为物部,“芮”为月部。物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...
03712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進(简作进)”,义指“修進”(成玄英疏)。“此”,即“道”。此句连上三语言:为了教化帛书老子校笺译评278民人,就要位立天子,设置三卿,召致士人,雖然有共传寳璧和四馬而至,...
03713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。’即本此文。···依《庄子》文则‘各’字有,核义亦不得无‘各’字。《说文》曰:‘夏,行故道也。’今通作‘復’字。‘復其根’即‘...
03714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’,易州、范、卷子成疏、臧疏同此,但馆本、易州、卷子成疏无‘也’字,各本无‘古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成疏云:‘言古者善修道之士。’是成有‘古之’二字。”
037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