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83页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葆”作“葆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寶(简作宝)”。按:《说文》无“葆”字,而有“葆(bǎo)”字,疑“葆”即“葆”之异体字,“葆”有“寶”义,“葆”通‘寶’,《史记·...
0468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善人之寳’,司马、程‘寳’上有‘所’字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61_今译

大国的态度,就像是江海处于下流那样谦下;就像天下之母那样,处于雌柔的根本地位;就像江海那样,处于众流归附之地。雌柔的常常以沉静胜过雄强的;因为她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因此,大国用对...
03313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善人之所寳’,吕等无‘所’字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61_述评

《老子》这一章节的中心意思,是宣扬“大者宜为下”的思想。 班固评先秦道家时说:“(道家)合于尧之克攘(让),易之嗛赚,一谦而四益。”(《汉书·艺文志》)老子见于大道“为而不恃,功成...
04112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引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损掩一“道”字;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注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奥’。按:‘注’读为主,《礼记·礼运》:‘故人以为奥也’,郑注:‘奥,犹主也。’”严...
0317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善人之所不保’,各本作‘所保’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奥’,于六反,暖也,河上乌报反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作‘所不保’,‘不’字恐衍。”
05813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萬物之奥也’,‘奥’,李乌报切,言道体无外而万物资给于奥中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4_范应

范应元云:“‘道者,萬物之奥’,古本如此。‘奥’字,《玉篇》‘深也,内也,主也,藏也’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奥’,一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彭及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有‘也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注引无‘也’字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此两者’,河上、王弼‘此’作‘夫’,高翻无‘此’字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两者各得其所欲,故大者宜為下’,按:六朝残卷无‘两者’二字,易州作‘此两者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夫两者’,易州、柰卷、张之象无‘故’字,譣弼注曰:‘故曰:各得其所欲,...
02813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’,按:‘欲大’当作‘大欲’,转写误倒。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,正总承上文而言,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。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...
0279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6_杨树达

杨树达云:“‘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;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’俞氏云:‘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’两句,文义无别,疑有夺误,当作‘故或下以取小國,或下而取大國’。...
03012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谓“欲大”连读,当作“大欲”,两句作一句,非也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本“欲大”之间皆有“故”字,帛书“欲大”之间有“則”字,“欲大”不得连读并不得作“...
0387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长。臧疏、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以取’亦作‘而取’,則与易说不相应。惟三本‘而取’作‘而聚’,故成疏曰:‘言小國用柔,故聚於大國之中。大國用下,故取得万國之欢心。用下...
0557

《老子》61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陈柱谓:四國字韵,两人字韵。
0295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或”,肯定性无定代词,有的。“以取”,即用以取也;“而取”,即而被取也。“以取”之“取”是主动词,“而取”之“取”是被动词。两句言:所以,有的谦下用以会聚,有的谦下而被容...
0317

《老子》61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邦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,天下之交也。”流【lǐeu】和交【keau】為韵,流属幽部,交属宵部,幽部【eu】和宵部【au】主要元音相近、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幽宵合韵,流、交押韵。此...
03710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损掩“故”字,据乙本校补,其他文字同此;乙本作“故大國者不□欲并畜人,小國不□欲入事人”,两处“邦”字作“國”,“兼”作“并”,“小國”后无“者”字,二“過”字损掩。...
02414

《老子》61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流,幽部;交,宵部,幽宵合韵。牡,幽部;下,鱼部,上古楚音幽鱼押韵。邦、邦、邦、邦,东部。取、取,侯部。人、人,真部。欲,屋部;下,鱼部,屋鱼(旁对转)合韵。
03510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過’,古禾反,又古卧反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過’上有‘遇’字。葛‘畜’作‘蓄’。苏无‘故’字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畜’,借为‘育’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兼畜”,即“并畜”,帛书甲、乙本此两语义同。“畜”,畜养,饲养,育养。“兼畜”义谓收抚、收养。“入事”:入,进身;事,服事;此语义谓侍奉。此二句言:大邦没有過分的欲望,就...
04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