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仁者,爱之理也,義者,事之宜也。爱出乎理,谓之上仁。上仁為之而无以為者,非以要誉也,无所為(去声)而為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上仁”,指最讲仁爱的人,即“宏普博施仁爱之者”。仁,慈爱也;上仁者有心覆育众生,故言“為之”;不贵思报,不求要誉,故言“无以為”。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下義為之而有以為’,‘下’各本并作‘上’。‘上’字是。‘有’,臧疏误作‘无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上仁‘无以為’,上義‘有以為’,范本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4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義者,君臣上下之事,父子贵贱之差也,知交朋友之接也,亲疏内外之分也。臣事君,宜;下怀上,宜;子事父,宜;贱敬贵,宜;知交朋友之相助也,宜;亲者内而疏者外,宜。...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韩非解“義”為“适其宜”,切合老義。“上義”,即最讲信義的人,按亲疏名分适其宜而為之。高亨注云:“有以為者,有所因而為之,有所為而為之。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仍’,各本同此,范作‘扔’。石田羊一郎删句末‘之’字。··‘攘’,借为纕,《说文》曰:‘纕,援臂也。’仍、扔,音义同,《说文》曰:‘扔,捆也;’‘捆,就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上禮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攘臂而乃之”,损掩“為之而莫之應也,則”八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乃”為“扔”之假借(“乃”,上古泥母之部;“扔”,日母蒸部。据章太炎“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則攘臂而扔之’,‘扔’,人证反;又音仍,引也,因也。《字林》云:‘就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攘臂而仍之’,陆‘攘’若羊切,‘臂’必寐切,‘仍’作‘扔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之應’,一作‘知應’。‘應’者,‘應对’之‘應’。‘攘’,音禳,揎袖出臂曰攘。‘扔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。《音辩》云:‘引也,就也,推也。音认,又音仍。’《玉篇》:‘扔’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仍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‘仍,因也’,‘扔’亦因也,夏时有扔氏是此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···凡人之為外物动也,不知其為身之禮也。众人之為禮也,以尊他人也,故时劝时衰。君子以為禮,以為其身。以為其身,故神之為上禮。上禮神则众人贰,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古人攘臂,援其袂而缠以绳,故其本字作纕从系。《说文》:‘絭纕,臂绳也’,是其证。或上卷其袂而不缠绳,《广韵》‘揎袂出臂曰攘’是也。《孟子·尽心篇》:‘冯妇攘臂下车。’《庄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御注、遂州、邢玄、景福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诸石本,严遵、傅奕、柰卷、室町、顾欢、彭耜诸本皆作‘仍’,范本作‘扔’。作‘扔’是也。《广雅》曰:‘扔,引也;’《广韵》曰:‘扔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上禮”,最讲禮仪之人。“莫之應”,即“莫應之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,没有人;“之”為“應”的前置宾语。“攘”,音rǎng,即陆德明所云“若羊反”。“攘臂”,捋衣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1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谓上禮之君,其禮无上,故言‘上禮’。‘為之’者,言为禮制度,序威仪也。‘而莫之應’,言禮华盛实衰,饰伪烦多,动则离道,不可應也。‘則攘臂而仍之’,言禮烦多不可應,上下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···若此(指《韩非子·解老》对四句的释文),就其联系性而言,则如韩引句有双‘失’字;就其区别性而言,则如众本句只一‘失’字;谊皆可通,两義并长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文下句曰:‘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。’果如刘氏(刘师培)所解,以‘德’、‘仁’、‘義’、‘禮’皆倒属于‘道’,则下句当作‘夫道者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’吾人若据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衍“失道矣”三字;“失義而后禮”句,“失”和“后禮”三字损掩。帛书乙本,“故失道而后德”句同,而“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”三句中的“后”,皆作“句”,实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葛作‘失德而後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无此句(指‘失德而後仁’)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不能无為而贵博施,不能博施而贵正直,不能正直而贵饰敬。’河上注:‘道衰而德化生,德衰而仁爱见,仁衰而分義明,義衰则施禮聘行玉帛。’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道有积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5_梁启雄
梁启雄云:“《老子》作‘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’,没有下四个‘失’字。据上文的文意,是说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五种东西有因依相生的关系,那末,‘失’字不是‘亡失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。而古棣在第一句有双“失”字,后三句中无后“失”字,谓:“德属于道,道是体、德是用,用韩非的话说就是‘德者道之功’,所以第一句应作‘失道而失德’。失道即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缺“夫禮者,忠信之薄也”八字,帛书乙本“薄”假作“泊”(两字皆為并母铎部),“亂”省作“”。严遵本、吕知常本等本无“夫”字,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禮者’,程无‘夫’字。‘而亂之首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4_李翘
李翘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云:‘禮者,道之華而亂之首也’。误合下为一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