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亡’,各本皆作‘已’。高亨说:‘已当作亡,形近而伪。’此说是。惟三十章者当作‘已’,与‘道’、‘老’谐韵;本章当作‘亡’,与‘强’、‘祥’、‘明’、‘常’为韵。俞樾说: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知’,白作‘智’,范同此。《辅行记》三之一引‘者’字作‘則’,无二‘也’字;五之一引但无‘也’字。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运命论》注引并无二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古棣反驳俞樾此两句下有“是故用其光,復归其明”说,甚为有力;但说“已”当作“亡”,非是矣。彼三十章作“亡”,亦为个别本子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通行本皆作“已”,帛书甲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4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此两‘智’字,原俱作‘知’;似当读去声,作‘智慧’之‘智’。陆德明《释文》云:‘知者,或并音智。’·····河上公注‘智者不言’句云:‘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’王注云:‘因...
《老子》5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螫、據、搏、固、作、嗄韵(鱼部,螫音恕,搏音布,作音诅,嗄疏去声)。常、明、祥、强韵(阳部)。老、道、已韵(之幽通韵,老卢叟反,已叶音酉)。姚文田同此,唯“嗄”作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二‘知’字均当读为‘智’,古人通用。此言人君大智若愚,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多言为贤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音韵_02_孔广森
孔广森《诗声类》(九)“鱼类”云:“古文去入通协者,《老子》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,骨弱筋柔而握固`。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应以无‘也’字为是。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之趾》一样,‘言者不知’的‘知’,与上句‘知者不言’的‘知’谐韵,读起来在‘知者’处停顿,拉长声调,所以不应有‘也’字。··这两句话...
《老子》55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螫、據、搏、固、作、嗄为韵。按:‘搏’当作‘搏’,《说文》‘搏’字解云:‘索持也。’《周礼·射人》‘貍首’注云:‘貍善持者也,持即搏也。’《淮南子》曰:‘鳥穷則搏,獸穷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以语法求之,此两句并非“···者···也”式的判断句,所以,当无“也”字。古棣以音韵律之则无“也”字,其说是也。这两句,二“知”字为韵,上古“知”入支部,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...
《老子》55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含德之厚者,比於赤子:蠭煨蛇弗螫,攫鳥猛獸弗搏。”子【tsǐe】,之部;螫【ciǎk】,铎部;搏【pǎk】,铎部。铎部【ak】和职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;职部【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至理精微,玄宗隐奥,虽假言以诠理,终理契而言忘。故了悟者得理而忘言,辨说者滞言而不悟,故曰‘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子,之部,螫,铎部,铎之合韵,搏,铎部。固、怒、嗄,鱼部。至、至,质部。常、明、祥、强,阳部。老、道,幽部,已,之部,幽之合韵。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知不可言,知者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不言也。言者是不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言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今译
含“德”深厚的人,比得上初生的婴儿:蜂、蝎、蝮蛇不螫他、不咬他,鸷鸟猛兽不抓他、不扑他。他骨头嫩弱、筋脉柔软,而握物却很牢固。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,而小生殖器却常常勃然翘起,这就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5_奚侗
奚侗云:“氣周于身,以盅和为用。心以妄动使之,则强矣。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寇、二赵、吴、磻溪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。二‘不’字,罗卷、馆本、臧疏作‘非’。《经幢》不重‘不道’二字。‘已’《经幢》作‘以’,寇作‘死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老子主张‘无为’顺自然,而心使氣则有所作为,违背了‘无为’的自然原则,所以说这样做就会使原来柔和的东西,变成僵硬的东西。这里的‘氣’,指组成形体的‘氣’。老子说:‘万物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王、奚、许三家之说,皆本于河上公注。其说亦通,备参。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祥’即不祥。《尚书序》云:‘有祥桑榖共生于朝’,与此‘祥’字同义。王注曰:‘生不可益,益之则夭。’‘夭’字当作‘妖’,盖以‘妖’解‘祥’字。”水海按:朱谦之谓:《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即老”,损掩“物壯”二字,“則”作“即”,古通。乙本作“物□則老”,损掩一“壯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則”作“將”,谓“物壯將老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祥’当训眚。《周易》:‘复有災眚;’子夏《传》:‘妖祥曰眚;’是‘祥’有眚谊。災眚连语,眚亦災也。《庄子·德充符篇》:‘常因自然而不益生。’盖以生不可益,益之则反乎自然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作‘將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本《道德真经注》(苏辙撰)的经文作“物壯則老”,苏本作“則”而不作“將”。不知张氏何据。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成玄英疏曰:‘多贪世利,厚益其生,所以烦恼障累,日日增广。’又曰:‘是以生死之业,日日强盛’;是成‘曰祥’作‘日祥’,‘則’字亦作‘日’也。伦谓‘日’为‘曰’误,‘曰’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壯’,馆本作‘压’。‘則’,宋河上作‘將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伦》‘水酒见祥。’注:‘祥,妖祥。’《左传·僖公十六年》疏:‘恶事亦称为祥。’《道德真经取善集》引孙登曰:‘生生之厚,动之妖祥。’又引舒王曰:‘此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三引《老子》本句同此(‘物壯則老’)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祥’,当读为痒,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‘痒,病也。’《诗经·正月》:‘忧以痒’,毛传《桑柔》:‘稼穑卒痒’,郑笺并同。益生者,以五色养目,以五音养耳,以五味养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5_古棣
古棣云:“各本‘謂之不道’上有‘物壯則老’四字。马叙伦说:‘此文已见三十章,乃因错简而复出者也。’高亨说:‘似后人误读上文强字为强弱之强,引《老子》经文以释之,遂致重出耳。’按:本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