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3_裴学海
裴学海云:“《老子》一章:‘玄之又玄’,‘之’犹‘而’也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:‘精而又精’,文例同此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疏云:“夫遣之又遣,乃曰‘精之又精’。”是知“之”实犹“而”之义...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句首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据诸通行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邵若愚本...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雖有其智,自任其智。不因物,于其道必失,故曰‘雖智大迷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只此皆知两字,其惡其不善,便从此处有之矣。大道之妙,美者贵乎藏,善者贵乎隐。不知美之為美、善之為善,惟独自然,惟独无為。以皆知之美而為美,则暴于外,而未必有公物之实,焉...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2_高明
高明云:“邢玄本开始无‘信者’二字,似脱漏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百姓為信,聖人因而信之;百姓為不信,聖人化之使信也。百姓德化聖人為信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此节他本除吴澄外,皆作本章第一节。‘為天下谿’第二句,玄宗《注》本‘谿’误作‘俗’。明太祖云:‘此务教人不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,均无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翕”。吴澄即云“‘歙’,音‘翕’”,“翕”当為本音本字。在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“将欲翕之,必姑张之”文中,帛书乙本作“擒”,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即作“翕”。此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此文本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’其‘守其黑,為天下式,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...
《老子》02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相形’,王弼本作‘相較’,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形’、‘傾’為韵,《老子》原文必不作‘較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人始于生,而卒于死。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:‘出生入死。’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貣”作“貸”。今从甲本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无“為天下式”句,“恒”作“常”,“貣”作“貸”,谓“常德不貸”。景龙本、(唐)李荣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之治’,苏、五注、叶下各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8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生生之厚’,谓富贵之人,厚自奉养,服食药饵,以求长生,适自蹈于死地,此即動而之死者之一端。缘世人但知戕贼为伤生,而以厚自奉养者为养生,不知其取死同也。故申言之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聖人因其分散,故為之立官長。以善為师,不善為资,移风易俗,復使歸於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出‘知者’二字,注‘音智’,是王本作‘知’。惟‘知’、‘智’意同,故古多通用。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使知者不敢為。’是成无‘夫’、‘也’二字,‘智’亦作‘知’。...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3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兵无所其刃’,按《释名·释姿容》曰:‘容,用也,合事宜之用也。’兵无所容其刃,言兵无所用其刃,《庄子·胠箧篇》‘容成氏’,《六韬·大明篇》作‘庸成氏’。是‘容’与‘庸’...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而為之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取’,如《左传》‘取我田畴而伍之’、《史记》‘取高帝约束纷更之’之‘取’。‘為’,治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或似不盈’。成疏曰:‘而言或不盈者’,则成亦作‘或不盈’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并同。《后汉书·刘祐传》‘延笃贻祐书’曰:‘沖而不盈’,边...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器”。作“熱(简为热)”、“熟”者,皆为“勢(简为势)”之误。作“勢”,义尚不可通(当为“器”之假借。“勢”为书纽月部,“器”为溪纽质部,月部【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隨(今简作随)”假作“隋”(上古二字皆為邪纽歌部)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...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3_高明
高明云:“经文主要在阐述道的作用。道之旨,主张虚静无为,无知无欲,而‘鋭’与‘紛’皆源于‘知’和‘欲’,知多而欲鋭,欲鋭而紛争。使民无欲无争,所谓‘挫其鋭,解其紛’。则从矛盾的另一...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《说文》‘畜,田畜也’,又古文‘从田从兹,兹,益也’。‘蓄,积也,从艸,畜声。’二字义本相近。经典通‘畜’字,如《周易》‘小畜大畜’,《释文》并云:‘本又作蓄’,是也。”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或彊或剉’,严遵、王弼、傅奕、阮籍同古本。‘剉’,寸卧切,折伤也。河上公改‘剉’作‘羸’。今仍从古本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本句不同古本,而作“或强或羸”。范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0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道沖,而用之有弗盈也。”用【Kǐwon】,余纽东部;盈【Aǐen】,余纽耕部;东部【o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东耕合韵,用、盈相押。此为句中韵。古棣则...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2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’。或云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,二句皆非。”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水海按:“羌吕反”同《广韵》“羌举切”,今音qù,上古為溪纽鱼部【k*ǐa】;故此“去”之义,当為:除,除去,去掉。《广韵·语韵》:“去,除也。”《集韵·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5_姚鼐
姚鼐云:“‘虚而不屈’,改‘掘’字从王辅嗣本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3_高明
高明云:“俞、孙、奚三氏之说皆通,尤以奚侗举‘兑為口’引申為人之耳目鼻口,谓‘塞兑、閉門,使民无知无欲,可以不劳而理’,更切《老子》经义。帛书甲本作‘塞其’,‘閎’字也写作‘悶’。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以’,用也;‘佐’,辅也;‘人主’,君王也。言用正道辅佐君王者,当偃武脩文,导之以德,不可以盛用强兵骋暴天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