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37页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天下多忌諱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叶无‘夫’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3_述评

这一章节是一组人生格言,讲的是个人修养问题。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。”知人需要察辨能力,自知则需内省功夫。察辨仅需智慧,内省则要克己灭私。所以,“自知”比“知人”更难。“胜人...
04712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是以’,承上文也。聖人即举聖戒。凡腹,内也;目,外也。怀道抱德,充满于内,故為腹也。内视无色,反听无声,诸根空薄,净不染尘境,故不為目也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滋彰’,苏、曹‘彰’作‘章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英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李霖本、白玉蟾本、(...
04812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寵辱’,简文云:‘寵,得也;辱,失也。’‘若驚’,顾云:‘若,而也。’‘貴’,重也,河上公:‘畏也。’‘大患若身’,河上云:‘空也。’”水海按:今譣诸河上公注文皆无“...
0396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7_老子乙本释文
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释云:“‘我欲不欲而民自樸’,通行本无上‘欲’字。按严遵《指归》云:‘人主诚能欲不欲之欲’,王弼注云:‘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自樸也’,似其本皆原有,经后...
03314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寵為下’三字,当从河上本作‘辱為下’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理天下之聖人,布德施惠,淳风偃化,物遂生成,法道忘功,不自為尊大,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有“者”和“也”两字,则表义足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即有“者”字,《驳夷夏论》引经文有“也”字,即其证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我所以遭受大完之刑,正因為我有自身。...
0329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其无正’,‘正’读为‘定’,言其无定也。《玉篇》‘正,长也,定也’,此作定解,言禍福倚伏,孰知其所極?其无定,即莫知其所归也。傅本‘正’下有‘衺’字,与邪同。又,奚侗...
03110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”,其主语是“圣人”,因本章承上章而言,省去“圣人”之主语。“往而不害,安平大”,其主语是“天下往歸之民”,因此句承上句而言,省去“天下往歸之民”的主语。“...
05412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纂微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程‘若可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0396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6913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幾’字,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道无色,視之不可見,故名之曰幾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若’字,河上同古本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04611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園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為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園”作“裙”。高明校“園”為“混”。不从。唐玄宗注本、白文本、苏辙本、李霖本、杜道坚本、庆阳本、磻溪本...
0545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2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混’,甲本作‘園’,乙本作‘裙’。···‘混’、‘棞’通。‘阑’疑即為‘’。帛书释文注是。‘混’,合而未分也。‘裙’,疑即‘緄’字。‘緄’、‘混’形近而误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則莫知其極。莫知其極’,黄无下四字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

吴云云:“河上公本‘將欲弱之’作‘使非弱之’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9_魏源

魏源云:“苏辙本‘物’作‘象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59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嗇、嗇、復、德、德、克、克、極、國、母、久、道韵(之幽通韵,嗇史入声,服叶房逼反,克枯力反,國古逼反,道叶徒以反)。姚文田谓:嗇、嗇、服、德、克、極、極、國为一韵...
04212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之时(‘興’、‘與’二字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予’),已有‘翕之’、‘弱之’、‘廢之’、‘取之’之机(‘廢’、‘取’当从帛书作‘去’...
0378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而不見其首”,损掩“而”前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隋而不見亓後,迎而不見亓首”,“随(简作随)”假作“隋”(上古二字皆属邪纽歌部),《...
0465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又:‘莅’,傅本作‘涖’,毕沅曰:‘古涖字作竦,亦通用位,俗作涖及莅,并非也。’按:‘竦’与‘蒞’义同。‘莅’,《玉篇》:‘力致切,《诗经》云:方叔莅止。莅临也。’‘竦...
0319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悦’,吐活切。輕悦也。···‘脱’,消肉癯也,《韵略》训‘骨去肉也’。今依古本。《西升经》曰:‘人在道中,道在人中,鱼在水中,水在鱼中,道去人死,水乾鱼终。’是知‘鱼...
05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