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52页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8_薛蕙

薛蕙云:“利器者,喻國之威武权势之属。示,观也,猶《春秋传》所云‘观兵黩武’也。剛强者,危亡之道也;柔弱者,安存之道也。有國家者,岂可以强大而自恃乎?···譬國能守柔,则常安,不可...
0525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强為之容’,言勉為状其仪态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

刘韶军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宋、清二帝同,唐、明二帝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虚静恬淡无為也,天地、人物得之以运行生育者,无不為也。王侯若能守道而虚静、恬淡,则无為矣;萬物將自化其虚静恬淡,则是无不為矣。化者虽有气质昏膈、躁动多欲者,亦將不待教令...
05514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儼’,鱼检反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长。臧疏、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以取’亦作‘而取’,則与易说不相应。惟三本‘而取’作‘而聚’,故成疏曰:‘言小國用柔,故聚於大國之中。大國用下,故取得万國之欢心。用下...
0547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静”假作“情”(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,為同音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句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、司马光本、魏源本“不辱”作“无欲”,“地...
0449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敦兮其若朴’,厚而纯也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。谓“奥”为“暖”、“暖”、“藏”等皆不妥。“奥”,犹“主”也。“注”乃为“主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章纽侯部),故“奥”、“注”义可通。据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“奥...
06512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滋”,今查遍《说文》等古代字书,未见有此字。疑為“糚”的异体。“糚”同“妝”。《集韵·阳韵》云:“妝,或作糚。”“糚”,《玉篇》谓“侧床切”,《广韵》谓“侧羊切”,上古為...
03410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立天子,置三公’,谓自有生民,不可无道,故立天子以主道,置三公以迪道,则可以化民反(返)善,不善者皆於善也。‘雖有珙璧以先(去声)駟馬’,古本作‘珙’,大璧也。璧以...
0397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)。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孰安以久,動之徐生’。《经幢》作‘孰能以久動之以(下阙)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。磻溪无‘而’字,作‘孰能...
0347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0375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2_姚鼐

姚鼐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下有脱字,不可强解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2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所以知萬物歸復常在於静者,为物华叶芸芸,生性皆復歸於其根本,故有作‘云云”者,动作也。言夫物云云动作者,及其歸復皆在根本尔。华叶云云者,生性歸根则静止矣。”
0907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无此二句。”水海按:敦煌庚本,敦煌壬本有此二句,敦煌辛本无此二句。
0365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今通行本“命”后有“曰”字,无“也”字,皆作“復命曰常”。
04614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易謀□”,前语损掩“其未兆也”四字,后语损掩“也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,《乙本释文》据所损字数校补为“其未兆也易謀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...
02612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公乃王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公能生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豪’,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毫’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毫”,《释文》则作“豪”。
04010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至虚極也,守静督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。”極【gǐek】,职部;督【teuk】,觉部;职部【ek】和觉部【euk】皆为入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职、觉合韵,极、...
04311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壬三本均无‘是以’二字。敦煌壬本‘无執’上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能以无为居事,不言为教,立善行使,使下得親而譽之也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復衆人之所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程并无‘以’字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无‘故’字、‘焉’字。林无‘故’字。”
0557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曰: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”,“古之”作“故曰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作‘古之’。”帛书乙本第一句同此,第二句、第三句作“非以明□□,□...
05312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8_宋翔凤

宋翔凤云: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按《白虎通义》曰:‘黄帝有天下号曰自然,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。’此云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,正述黄帝之语。下文云:‘希言自然;’又申自然之义曰:‘故从事于...
0348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德’字,李荣注、成玄英疏,皆同帛书本作‘德’,他本皆同傅奕作‘福’。如按:‘福’、‘德’义可通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‘百姓之德也’,注:‘犹福也。’……这可能是古本‘德...
0337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经幢》‘焉’字同此,‘慧’作‘惠’,范‘焉’字在‘僞’字下,‘智慧’作‘知惠’,赵写‘慧’作‘惠’。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臧疏、赵、吴、潘、集唐并作‘智慧’。成疏曰:‘...
0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