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句言赤子筋骨柔弱,但手握东西却很牢固,以喻“含德之厚者”生命力旺盛。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樸,妙本也。语其通生,则谓之道。论其精一,则谓之樸。故云小尔。而应用匠成,通生一切,则至大也。故无敢以道为臣者尔。”成玄英疏注:“樸,淳素也;小,微妙也。言纯樸之道,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同”、“共”音异而义通。《玉篇》云:“同,徒东切,共也。”又云:“共,巨用切,同也。”然而,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同”,“共”当是义借。 又,轂(简为毂),马叙伦云:“唐写馆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嬥’,嬥,以照反。”按:陆所见王本作“嬥”。
《老子》14_音韵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微。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。捪之而弗得,名之曰夷。三者不可至計,故園而為一。”微【mǐwei】、希【xǐei】,微部;夷【ǐei】,脂部;微部【ei】和脂部【ei】,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私’本作‘思’,唐王真《论兵要义述》、强思齐本、陈象古本、元大德三年陕西宝鸡县《磻溪宫道德经幢》‘私’均作‘思’,此其证也。惟《庄子·山木篇》语同此石(作‘私’)...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有已’即‘有以’。《说文》:‘已,用也。’隶亦作‘目’,作‘以’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已,吕也。’郑注《考工记》曰:‘已或作以;’注《檀弓》曰:‘以與已字本同。’《荀子...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信,信验也。物反窈冥,则真精之极得,万物之性定,故曰‘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高翻、柰卷作‘知此两者’,严遵、景福作‘常知此两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飢’河上公、王弼诸本皆作‘饑’。按:古饑饉字作‘饑’,飢餓字作‘飢’,此应作‘飢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:“轂所以能统三十輻者,无也。以其无能受物之故,故能以寡统众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功成而不名有’,今王弼同河上。”水海按:今凡诸王本作“功成不名有”,无“而”字,同宋刊河上公本,而稍异於道藏河上公本。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大者宜為下’,一无‘故’;一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彭‘民’上有‘故’字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伦谓‘其’即‘幾’也,‘其’、‘幾’古通。《诗经·楚茨》‘如幾如式’,《毛传》曰:‘幾,期也;’此其例证。盖一本作‘幾’,读者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王公以為稱’,古本作‘王侯以自稱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葛无‘不言’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
沈一贯云:“人之道則不然,裒聚穷贱之财,以媚尊贵之心。下則箠楚流血,取之尽锱铢;上則多藏而不尽用,或用之如泥沙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與天道异矣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王本‘人之生’以下脱‘生而動’三字,‘之死地’上文脱‘皆’字。老子此旨盖言民生则思動,動则皆趋死地也。趋,往也。‘民’字作‘人’,系避唐讳改。傅奕本与《韩非子》同,此为...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法京敦丁本作‘苗’,罗卷本作‘蕪’。《说文》‘苗,艸生于田者。’《公羊传·桓公四年》注‘苗,毛也。’此亦‘蕪’之假借。‘蕪’,《说文》‘薉也’,《周语》‘田畴荒蕪’,注...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周易集解》一虞翻引‘自勝者强’,二引‘勝人者有力也’。疑《老子》本文‘知人者智’、‘勝人者有力’下各有‘也’字,乃两句为一义也。”水海按:有“也”字是。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混’,苏‘顾’下有‘復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百仞之高,起於足下’。卷子成疏‘千里’作‘百刃’,上有‘而’字。成疏曰:‘河上作千里,此言百仞(依臧疏本,卷子本无)。夫陟百仞之高岑,发自初步。’是成‘千里...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渝’,一作‘媮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'严遵、傅奕二本作'天下莫弱於水',乃夺一'柔'字;范本作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而衍一'不'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',则衍'之物'二字。此文当从帛书作'天下莫柔弱於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如之何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奈何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未知牝□□□□□□,精□至也”,前句损掩“牡之會而朘怒”六字;后句损掩“之”一字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龙兴观本“牝”作“玄”,“會”作“合”,“朘怒”作“峻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猶川谷’,古本‘猶’作‘由’。‘之於’,一作‘之與’。‘江海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潘静观本作‘朝’。三十六章云:‘國之利器。’五十二章云:‘朝甚除。’似当作‘朝’于义为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