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4页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邦’是故书,作‘國’乃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。帛书脱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,句子不完整,不合语法,非《老子》之旧。‘示人’,各本皆如此;唯帛书本、想尔本作‘視人’。按:‘示’...
0449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4_江永

江永云:“淵,一均切。旁证:《老子》:‘鱼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’本证:《诗经》‘其心塞淵’,韵身、人;‘秉心塞淵’韵零、人、田、千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謂“利器”为政权,则是。但古棣说帛书无“之”字不合语法云云,则不妥。笔者认为此“之”是助词,相当於“的”,在句中是可以省去的(见《经传释词》卷九“之”字条的最后一种用法...
0338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5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淵,古音真、先同部。《周易·乾》九四‘或跃在淵’與九五‘利见大人’为韵。《诗经·燕燕》‘其心塞淵’與‘寡人’为韵,《定之方中》‘秉心塞淵’與两‘人’字为韵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利器,利國之器也。唯因物之性,不假刑以理物。器不可睹,而物各得其所,则國之利器也。示人者,任刑也。刑以利國,则失矣。利國之器而立刑以示人,亦必失也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作“魚不可脱於淵”,《庄子·胠箧篇》和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即同此。唐人避唐高祖李淵之讳多改“淵”为“泉”;但不闻改为“深”者,且“魚不可脱於深...
03311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邦’,一作‘國’。‘邦’原作‘國’,今从韩非本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魚脱於淵,謂去剛得柔,不可复制也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國有’,各本作‘國之’。‘可示’,各本作‘可以示’。”
02512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4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诫为渕(淵),道猶水,人猶鱼。鱼失渕(淵)去水则死,人不行诫守道,道去则死。”
065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邦’;河上公、王弼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、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作‘國之利器,不可以借人’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魚脱於淵,则必见失矣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各家‘邦’作‘國’,避汉讳改也。此章皆从《韩非子》,惟末句‘借’字,各家皆作‘示’。此从《说苑·君道篇》所引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脱,失也。夫鱼之在水,猶人主秉权,魚失水,则为人所擒,权道假示非其人,则为小人所窃弄,而为诈谲矣。”
05613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國’当作‘邦’,盖汉初重《老子》,因避高祖讳,故‘邦’字咸改为‘國’也。又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‘示’作‘借’,盖亦别本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7_苏辙

苏辙云:“魚之为物,非有爪牙之利足以勝物也;然方其托於深淵,虽强有力者莫能执之。及其脱淵而陆,则蠢然一物耳,何能为哉?圣人居於柔弱,而剛强者莫能伤也。···鱼惟於淵,然后人得制之。...
027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8_林希逸

林希逸云:“‘淵’喻道也,‘鱼’喻人也。人之不能外於道,犹魚之不可脱於淵也。”王夫之云:“函道可以自适,抱道可以自存,其如魚之自遂於淵乎!”
0399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悦’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脱’。按:‘悦’当作‘奪’,《说文》曰:‘奪,手持隹失之也。’”
036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以‘魚’喻君,以‘淵’喻道。意謂魚离於水则死,君离於道则败。因近取譬,以言为人君者,不可须臾與道相失也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后汉书·隗嚣公孙述传》:‘要之,魚不可脱於淵;’所引同此。惟注云:‘《老子》曰:魚不可脱於泉。脱,失也;失泉则涸矣。’又《翟酺传》注引‘淵’亦作‘泉’。是古本‘淵...
048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示”假为“視(简作视)”(上古二字皆为脂部,故可叠韵通假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視,假借为示···《汉书》多以‘視’为‘示’,古通用字。”《尚书·周书·洛诰》:...
03414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泉’非也。此章淵、人为韵,宜作‘淵’。‘泉’字乃唐人避高祖讳,改‘淵’为‘泉’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故曰:魚不可脱於深淵;’王先慎曰:‘深字衍,唐讳淵改深,后人回改...
032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不可以示人’,陈无‘以’字。”
0221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1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魚不可脱於淵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作‘脱’,可证想尔本作‘勝’为笔误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邦’,一作‘國’,今依古本。‘利器’,兵器也。有邦家者,当以道自重,不可以利器示人也。治國不以道,而以世俗之所謂‘圣智’、‘仁义’、‘巧利’示天下,而使之乱者,亦猶以...
024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“柔弱勝强”句,各本文字虽有差异,但於义则无大异。从散文诗的节奏感考虑,从帛书乙本,为四字一句,與前面四字句节奏相谐,况且“明”、“强”为韵(二字入阳部),读来既有节奏感,...
036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脱’,代活反。”
06510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6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道气微弱,故久在无所不伏。水法道柔弱,故能消穿崖石。道人当法之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3_傅奕

傅奕云:“‘侻’,别本作‘脱’,消肉臞也。”
057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欲歙,先與之張;欲弱,先與之强,而卒令其歙弱者,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。故云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3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