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戰勝,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程、邵‘勝’下并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音韵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已音以,景龙碑本作‘以’。以,之部,保、守、咎,幽部,道,之、幽二部并入,此之、幽通韵。应包括‘盈之’、‘鋭之’二‘之’字,即之、以、之、保、守、咎、道为韵。”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毒蟲、猛獸、攫鳥,皆从喻强暴残毒之人也。此三句言虽强暴残毒之人,对赤子亦不加害耳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天下莫能臣也’,河上本作‘天下不敢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能’下当有‘如’字,是也。惟‘乎’字亦系衍文。‘能’字亦系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高翿‘而’下有‘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3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以俞甘露’,‘俞’、‘澍’通假。通行本作‘以降甘露’。‘甘露’,古史数志其事,且以之纪年。或谓某种植物微菌,在空气中遇水气凝成。以其罕有,谓为吉徵。或者《老子》此说乃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本、磻溪本、集唐字本同此(作‘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’);罗卷作‘天地開闔,而為雌’,馆本同罗,惟‘闔’作‘合’。据范说则作‘无雌’者乃别本,后人据别本為字误者,改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氣者当专氣致柔,今反为心之所使,不能专守于内,则为暴矣。故曰‘心使氣曰强’。上章曰‘守柔曰强’;此‘强’者,非守柔之强,乃强梁之强。夫言岂一端而已,各有所当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天’乃字误。宋刊河上本、室町本皆然。毕沅曰:‘河上公作天亦將知止;’知其误已久。广明本‘夫’字稍缺,吴云亦误校为‘天’,云:‘天,傅本作夫,易州本亦作夫。’不知‘天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生而不有’下两句与二章文同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引‘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’,同此。顾本成疏:‘故施為利物,亦无思造之可恃也。’又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成疏:‘為而不恃,長...
《老子》10_今译
精神和形体耦(偶)合,能够使人不忧愁吗?呼吸吐纳、运气周身以至于身体柔和,能够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吗?清除私见杂念,深观远察,能够保持头脑清明而无瑕疵吗?爱护民众,使国家有活力,能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紛’,王弼作‘分’,《谷神子》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节韵读:名,耕部,臣、賓、令、均,真部,耕真合韵。名,耕部,有、止、殆,之部,耕之合韵;下,鱼部,海,之部,鱼之合韵。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今本作‘埏’,《释文》出‘挻’字,知王本作‘挻’,今据改。御注本同。景龙碑、敦煌丙本作‘埏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害’作‘劌’,苏灵芝书作‘穢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劌,利伤也。’无‘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自勝者,□□”,损掩“强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朕者,强也”,“勝(简作胜)”假作“朕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“自勝者”从甲本,“强也”从乙本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给人便利,‘无’发挥了它的作用。依王弼的注是:‘有’所带给人的便利,只當它和‘无’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(‘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’)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成疏曰:‘政,谓名教法律也;治,辑理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以政治國’。各本及《尹文子·圣人篇》引作‘正’,是;‘正’与‘奇’对文。‘治’,臧疏作‘理’,盖避唐高宗讳改也。柰卷...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张嗣成本“所”误作“守”,謂“不失其守者,久”。邢玄本“者”作“其”,无“也”,謂“不失其所,其久”。赵孟頫本无“者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不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貨(简作货)”作“”,则為“貨(简作货)”的异体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貫”為“貨(简作货)”;“方”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校為“妨”。乙本“方”作“仿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...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3_吴云
吴云云:“傅本作‘夫天下多忌諱’,诸本无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陈黻宸
陈黻宸云:“我谓老子之明,非以昧为明也。老子明甚所明,而不明人之明。故人明于知人,而老子明于自知。明于自知,故其明若昧,然其昧也,乃所以为明也。老子之强,非以弱为强也。老子强其所强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為腹者,守道也;為目者,逐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法令滋章,而盗贼多有’,‘章’,明也。司马迁同古本。”水海按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作“法令滋章,盗賊多有”,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基本相合。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衣’,於既反,河上作‘愛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3_王纯甫
王纯甫云:“‘貴大患若身’,当云‘貴身若大患’;倒而言之,文之奇也,古语多类如此者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其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欲不欲”。“欲不欲”与“无欲”旨义虽通,但略有别。“欲不欲”从字面上讲,前“欲”,义为“要”,即与《玉篇》所谓“愿也”义通,属能愿动词。“不欲”即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為大’,《大典》作‘於大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0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辱為下’,王弼、傅奕作‘寵為下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