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5_古棣
古棣云:“公木(即张松如笔名)所说,大体可取;但‘王’仍应作‘人’為宜,它不是只限于对王者说的,这里的‘人’是指奴隶主贵族。‘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’,為春秋时的常语,‘地地’、‘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第一句作“人法地”,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等古本合,寇才质、高亨、张松如、古棣、沙少海等人妄改“人”為“王”,大误。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人,王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法,谓法则也。人不违地,乃得全安,法地也。地不违天,乃得全载,法天也。天不违道,乃得全覆,法道也。道不违自然,乃得其性,法自然也。法自然者,在方而法方,在圆而法圆,于自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人谓王者也,所以云人者,谓人能法天地生成,法道清静,则天下归往,是以為王。若不然则物无所归往,故称人以戒尔。為王者当法地安静,因其安静,又当法天生化,功被物矣。又当法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人法地’,‘王亦大’是也。‘地法天’,‘地大’是也。‘天法道’,‘天大’是也。‘道法自然’,‘道大’是也。盖自然者,犹免乎有因有缘矣。非因非缘,亦非自然。然道之自然,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0_魏源
魏源云:“人与三才参其大,惟其同法乎道故也。末四语以人法為主,盖人性之大,与天地参。前章言‘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’,是王者,人道之尽而与天地同者也。言王者何以全其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道法自然,道纯任自然,自己如此。就是说,道以自然為归,道的本性就是自然。董思靖说:‘道贯三才,其体自然而已。’吴澄说:‘道之所以大,以其自然,故曰法自然。非道之外别有自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1_王垶
王垶云:“老子把‘人’作為自然物和‘道’、‘天’、‘地’一起称為‘四大’,而‘王’是社会产物,怎能混淆呢?因此,我同意改為‘人亦大’,‘而人居其一焉’。”(《老子新编校释》)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2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之‘道’即自然,所以老子哲学是属于唯物主义的。王充在《自然篇》中说:‘天道自然。’刘安在《原道训》中说:‘因天地之自然,则六合不足均也’,‘万物固以自然。’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國中有四大”。“國”,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國,邦也。从□,从或。”(《广雅·释言》亦言:“國,邦也。”)段玉裁注:“邦、國互训,浑言之也。”又云:“《邑部》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自然规律。‘道法自然’是说自然规律取法‘天然自然’,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。人生活在地上,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,故曰‘人法地’。地是天之所覆,即天体的一员,地不能违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《老子》2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成、生韵(耕部),改、殆、母、道韵(之幽通韵,改音己,道叶,徒以反)。大、逝韵(祭部,大,徒列反,逝,时列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奚侗谓:改、殆、母為韵,逝、遠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域中者,限域也。今玄域中之大道,不只在域中,若云约所见而言,则见自為限域,道亦不在域中矣。夫惟寄语以申玄理,亦不必曲生异义,存文以防疑难,众说皆未尽通。今明域者,名也...
《老子》25_音韵_02_陈第
陈第云:“改,音己,《说文》己声。《老子》‘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’;《庄子》引古诗‘美成在久,恶成不及改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因强名曰大,而举所以次大者,故天能颠玄在上,垂覆万物;地能宁静于下,厚载万物;王能清静无為,而化万物。此三大也,吾道一以贯之矣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王’,谓圣人之有位者。古今惟道最大,无可与比。此以天、地、圣人与道并言,而曰‘四大’何也?盖天、地得此道以為天地,圣人得此道以為圣人,其所以能大者,以其有此道也。‘王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陆希声本第一句首有“故”字,“國(简作国)”作“域”,“居”后有“其”字,谓“故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”。遂州本“國(简作国)”作“域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一焉’,苏、程‘處’作‘居’。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黄并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。陈无此两句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一无‘而’字,一作‘而王處一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河上公、王弼句下无‘尊’字,有‘焉’字,‘處’作‘居’;河上公无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无“而”字,宋刊河上公本则有此“而”字。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處’作‘居’,‘尊’作‘焉’。林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而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。易州、磻溪、馆本同此(指傅奕本无‘故’字)。‘人’字,范同此,各本及《御览》二引并作‘王’。《说文》‘大’字下曰:‘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按:范‘王’作‘人’。馆本无‘尊’字。易州无‘其’字、‘尊’字。彭无‘其’字,‘尊’字作‘焉’。张嗣成作‘居一焉’。《释藏·释二》释僧肇《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6_吴承志
吴承志云:“据《说文·大部》:‘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’许氏所据古本‘王’作‘人’。证以下文‘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’,作‘人’是矣。‘人’古文作‘三’,是以读者或误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两‘人’字,各本皆作‘王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王’,盖古之尊君者妄改之,非《老子》本文也。……《说文》‘大’字解云:‘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’则与《老子》文同,殆古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’,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‘國中有四大’。按:作‘國’字显系传抄之误。陈柱训‘域’為宇宙是有道理的。《老子》中虽没有宇宙这个词,但包举一切的意思还是有的,这里说的‘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8_陈柱
陈柱云:“《说文·大部》‘大’下云(见吴氏所引文),许慎所见,作‘人亦大’也。段玉裁注云:‘《老子》: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··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。’则段氏本疑亦作‘人亦大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