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51页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夏侯玄引‘彊為之名’,则字作‘彊’。馆本、易州及《文选·宣德皇后令》注引‘强為之名’上有‘吾’字。经幢(广明本)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...
049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吾不知其名,故强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’。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本上句无‘强’字。今从古本。‘吾’者,老子自称也。谓道无声形,安得有名,因以其万物由是而出,故强字之曰道,...
04010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吾强為之名曰’字下,有‘大’字,漫漶不明,当据他本补之。又此句各本无‘强為’前‘吾’字,疑衍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字之曰道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圣人观其玄虚,用其周行,强字之曰道’;则‘字’上当有‘强’字,与下‘强為之名曰大’一律,今本捝。又按:《牟子·理惑论》引亦有‘强’字,是东汉本尚未...
040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周易集解》卷十七引干宝曰:‘老子曰: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。’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,与《牟子》引同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。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是郭本亦有‘强’字。以理而推,大既强名,则道亦强字,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者,是也...
04514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傅本),惟‘彊’字作‘强’,河上注曰:‘(我不見道之形容,不知当何以名之,)見万物皆从道所生,故字之曰道也。’则河上有‘故’字。成疏曰:‘取其通生之德,故字...
0306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今验之帛书,王弼实近古本。惟后人每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牟子·理惑论》所引,都有‘强字之曰道’句,且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亦曰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遂谓以理而推,‘大’...
03510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吾不知其名,故强字之曰道’,傅奕本如此,傅本‘强’作‘彊’,古本一字,从通行本。通行本和帛书甲本、乙本作‘字之曰道’,无‘强’字。按:傅奕本符合《老子》原貌。第一章说‘...
082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氏、马氏、古棣之说非也,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“字”上并无“强”字。古人為求上下一律,即因下句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而在本句“字”上增一“强”字,而致误。“字”、“名”义不相同...
0368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字’者,表其德,‘名’者定其体。老子云妙本生化,冲用莫穷,寂寥虚静,不可定其形状。先天地生,难以言其氏族。故吾不知其名,但见其大通于物,将欲表其本然之德,故字之曰道...
05214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2_严复

严复云:“其物本不可思议,人谓之道,非自名也,由字得名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3_许啸天

许啸天云:“因為天道无形,性理玄妙,不可定名。但没有字号,不便称呼,所以假用一个‘道’字為分辩的用處。实在这个‘道’字还不能够包括天道自然之妙,所以说强為之,是勉强用的,我们心中还...
02912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...
0497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5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寂者,上也;寥者,遠也。寂无遗响,太空寥廓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414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‘立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英伦本有‘而’字。”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高翻、赵孟頫各本亦均有‘而’字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、臧疏无‘而’字,下句同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周行不殆也。’则节解亦无‘而’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当有“而”字,“而”為连词,连接词组“獨立”和词组“不垓”,王弼等本无“而”,当据帛书乙本补。“垓”(gāi),《说文》云“兼垓八极地也”。段玉裁注:“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。”...
055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无“周行而不殆”句,高明说诚是。不过,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人本就已有此句流传,可知汉人已增入本句矣。
0366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8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根据现代的科学定律来理解老子所说‘獨立而不改···’的意义,这话是合乎科学定律的,是唯物主义的对世界的认识。因為混成之物(气)是‘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消散也不死不...
0358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遂州本无“以”字,“天地”作“天下”,谓“可為天下母”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节解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...
08012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寂’、‘寥’当依《释文》改作‘宗’、‘寞’,以复王本之真,今本盖后人依河上本改之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寂寥;’是成本无二‘兮’字。按:王注:‘寂寥,无形体也。’此...
04814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张嗣成‘下’字作‘地’。范说是也。上谓‘先天地生’,则此自当作‘為天地母’。成疏曰:‘间化阴阳,安立天地。’则成亦作‘天地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引同此(傅本作‘天...
02611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陆氏《音义》及焦氏《考异》引王本作‘宗兮寞兮’,与傅、范本同;今本‘寞’作‘寥’,与景福本同。又,景龙碑本无二‘兮’字,强本成疏引经文云‘寂寥’,知成所见本,亦无二‘兮...
04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