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8页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是以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拱’,龙兴碑及王真本如此。傅奕‘拱’字作‘共’,后世诸通行本,多同傅奕本作‘共’。诸王本‘拱’字作‘兵’,而道藏王本亦作‘共’,经训堂傅本亦作‘...
0478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知足之为足矣’,当为古本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彭、柰卷作‘殁’。成疏曰:‘歸本则殁身不殆’;是成玄英亦作‘殁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3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生天生地,生人生物,为造化之根宗,故曰道。不变不迁,不坏不灭,有一定之理,故曰常。至神至妙,莫可名状,故曰无名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玄’即道,亦即无名。‘玄同’即无名之同,犹云同于道也。此言能塞兑閉門,挫鋭解紛,和光同塵,是謂同于道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,甲本‘盲’讹作‘明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“相若”,盖《老子》原文当如此。作“相加”,义不可通。“加”字无“当”义,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正作“若,当也”。王弼当作“若”,与帛书本同。我疑心《老子》原文...
04714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辙‘落落’作‘珞珞’。”按:苏辙注云:“然则天地將以大为天地耶,侯王將以贵为侯王耶,大与貴之中有一存焉。此其所以为天地、侯王者,而或莫之知耳。故一处貴而非貴,处賤而非賤...
0476
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'此二句為古语,见《说苑·敬慎篇》引《黄帝金人铭》。又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注引作《大公金匮》语。'
04712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1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‘吾’有天下,而守在四夷,民安物阜,君臣同心,军民遂其生而同其志,‘吾’雖无關鍵、繩約而結者,孰能善可開而善可解?所以善閉善結者,皆譬言道养天下之人,则天下之人为‘吾’...
0479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唐景龙碑无‘可以’二字,是也。王注曰:‘知止所以不殆也;’盖加‘所以’二字以足句,而写着误入正文,故今河上公作‘知之所以不殆’。此作‘可以’者,又‘所以’之误矣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曰”字,今存通行本唯傅奕本有此字,他本皆无。此“曰”字乃承前领下之要字,它承前文“强為之容”,领起下述七个排句,皆谓“善為道者”的行表和仪态,这七个排句,...
04715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鄰國相望’,林‘望’一作平声。‘聲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并作‘音’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不知,尚矣’,古本。‘尚’,庶几也。一作‘上’。今从古本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改、殆、母,之部;道,幽部,此之幽通韵。遠、反為韵。《论语》中《子罕》逸《诗》,《楚辞》中《离骚》、《国殇》、《哀郢》,皆有旁证。又,‘强名之曰大’之‘大’字,与下五‘...
04713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想尔本“芻狗”作“董苟”,《干禄字书》谓“萋”同“芻”,实同魏《涼州刺史元维墓志》的“董(蒭)”字;“苟”则为“狗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...
0476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3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御注脱‘好還’二字。严失校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衣被’,开元、至元作‘愛養’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式’是也。强本荣注:‘莫过以道,用为法式’;是李荣所见本亦作‘式’。‘式’即法式,犹今语规律。《说文》:‘式、法也’;《周书·谥法》:‘式,法也’;《广雅·释诂》:...
047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道者,同於道’,司马、五注无‘道者’二字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0475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目盲’,甲本作‘目明’,与下文的文义不合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言’并作‘口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罗卷‘搏’作‘博’,寇、彭、张嗣成作‘搏’,各本作‘搏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曰:‘搏之而不得。’盖本此文,亦作‘搏’。《列子》作‘循’者,揗之借字,《老子》本文当...
047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尋尋”,通行本多作“繩繩”,皆為叠音词。“繩繩”(mǐn mǐn),河上公注“行动无穷极”,《释文》谓“无涯际之貌”,唐玄宗疏為“运动不绝之意”。《诗经·周南·螽斯》“宜尔子...
0475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其德乃餘’,景龙、景福二本‘乃’作‘有’,敦煌本‘餘’上有‘有’字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6_胡适

胡适云:“王弼注云:‘始制官长,不可不立名分,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过此以往,將争锥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也。遂任名以号物,则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’细看此注,...
04710
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许说是。又,“和其光,同其麈”:“和”(hé,户戈切),蕴和;“光”,光芒;“同”,混同,用如使动,“使···混同”;“塵”,麈土、塵垢,引申为塵俗;两“其”字,即“和”、...
0476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作‘是以聖人終(下残阙三字)成其大’。成疏曰:‘体道聖人,忘我存物,静退谦柔,終不為大,只為先物后己,忘物忘大;故為众生之长,独居三界之尊,而成其大。’是成亦作‘是...
047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