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谷’,喻也。以其虚而能受,受而不有,微妙莫测,故曰‘谷神’。牝,能生物,犹前章所謂母也,謂之玄牝。牝亦幽深不测之意。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谓’,今本作‘為’,以全书例之,当作‘謂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司马光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5_魏建功
魏建功云:“死、牝、門、根、存、勤六句相叶。《经典释文》:‘牝,频忍反,旧音抚死反,《简文》扶紧反。’是旧音与‘死’相叶,而后改音与‘門’、‘根’诸字叶。其初当全相叶可知。”(《古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好徑’,‘好’,呼报反;‘徑’,经定反,邪徑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果而勿彊’,一本无‘謂’字。决之而勿矜其能,勿伐其功,勿憍其势,决之於不得已,此所謂决之而非以兵取强也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7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聖人,无我也。有我,则與物构,而物我相引矣。万物,敌我也,吾不與之敌,故后之。万物莫不累我也,吾不與之累,故外之也。故曰‘外其身而身存’。”吴澄注:“‘後’,谓卑贱在...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服文綵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彩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20_吴澄
吴澄云:“有道者常如婴儿、孺子,故能不老而长年。若壯則必老,此不道者也。不道者早已,言其不能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3_想尔注
想尔注云:“水善能柔弱,像道。去高就下,避实归虚,常润利萬物,终不争,故欲令人法则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武内敦乙本与罗卷本均作‘盗誇’。····按作‘盗李’是也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作,与(景龙)碑本合。御注、赵孟頫本同此(景龙碑)。范本作牵,疑与牵字通。牵...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‘處’,上声。”纪昀云:“按:《永乐大典》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人’作‘仁’,寇才质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作“銛為上,勿美也”,“襲(简作袭)”作“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王真本、白文本前句句首有“以”字,“銛襲”作“恬憺”,谓“以恬憺為上”;后句作“故不美也...
《老子》08_音韵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此章‘淵’、‘仁’、‘信’为韵;‘治’、‘能’、‘時’、‘尤’为韵。马说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有餘’,‘乃餘’和‘有餘’于义无殊。但是老子作诗在不妨碍内容表达的原则下力求整齐美,据此应作‘乃餘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樂殺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、邵上并有‘夫’字。‘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下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‘不可’下有‘以’字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税’字当从河上本作‘鋭’。《说文》:‘税,木杖也。’‘棁’既为木杖,不得云‘揣而税之’。《释文》虽据王本作‘税’,然言‘税’字‘音菟夺反,又徒活反’。考《玉篇·手部》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奚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范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彭、二赵有‘是以’二字。彭、臧疏、寇、张嗣成、吴澄及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引、《治要》引‘處’字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白、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功述身芮,天□□□”,前句“遂”假作“述”(二字上古皆为物部字),“退”假作“芮”(“退”【t‘uet】,透纽物部;“芮”【nǐwāt】,日纽月部;物部【et】和月部【a...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高翻作‘毒蟲不螫’,王弼作‘蜂躉虺蛇不蟄’。按:虫、虺两字通,作‘蟲’者误。”
《老子》3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者,鱼部,之,之部,鱼之合韵;居,鱼部,之鱼合韵;左,歌部,鱼歌合韵;右,之部,歌之合韵;者、者,鱼部,之,之部,鱼之合韵。上,阳部,下,鱼部,阳鱼通韵;美、美,脂部,人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钟会注云:‘載,辞也。’盖下皆四字,此独多一字,故士季以为发语之词。《礼器》碑文曰:‘皇戏统华胥,承聖天外。’首句五字,以后数十句皆四字,乃知古人原有斯例,然施之首句则...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未知牝□□□□□□,精□至也”,前句损掩“牡之會而朘怒”六字;后句损掩“之”一字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龙兴观本“牝”作“玄”,“會”作“合”,“朘怒”作“峻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樸者,道之本而未散者也。小者,至微而不可见者也。樸未散,则雖小,足以为物之君。樸散则为器,器则雖圣人,足以为官长而已。故曰‘樸雖小,天下莫能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3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“脩”,上古心纽幽部【sǐeu】;“滌”(“涤”的繁体),定纽觉部【dieuk】,陆德明谓“徒历反”;幽部【eu】和觉部【euk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故觉幽通韵。因此“脩”、“滌...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‘民’均作‘人’,广明、景福二本‘均’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