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94页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猶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猶兮若畏四鄰’,一无‘兮’字。‘猶’、‘豫’皆不果之意。‘畏四鄰’,慎自持也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亦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猶予若畏四鄰’。”水海按: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司马贞索隐引经文作“猶兮若畏四鄰”。
04613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5_王昶

王昶云:“诸本‘猶’下亦有‘兮’字,陆希声、至元本并与此(‘猶若畏四鄰’)同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强’,其丈反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7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兮’字,下句同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惟不可識’,纂微‘惟’作‘唯’,后同。司马无‘可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兮’字,林、苏‘豫’作‘與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豫’,《释文》:本或作‘懊’。‘焉’,景福本作‘兮’,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丙本无‘焉’字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古之至人,與道同体,故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。既不可識,岂可拟其形容哉?特强為之容,以仿佛其气象如下文之所云尔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6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·魏都赋》张载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夫唯不可識,故强為之颂。’··作‘颂’者,古字;作‘容’者,今字。···强為之容,犹云强為之状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頌’之籀文為‘額’,则‘容’亦古假借字,不必改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惟’字,范、彭、白、张嗣成、吴、磻溪、赵写同此,各本作‘唯’。‘彊’,各本并作‘强’。按:‘彊’借為‘勥’,《说文》曰:‘勥,迫也。’‘容’為籀文‘颂’之省,今通用‘...
0519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容’借作‘颂’,谓颂仪也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强為之容’,言勉為状其仪态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强”,“其丈反”,上古為群母阳部字,音【gǐan】,勉强之义。“為”(wéi),《广韵》谓“薳支切”,上古為匣纽歌部,音【xǐwa】,动词,作之义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“作,為也。”...
0358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曰:與呵其若冬□□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损掩“涉水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曰:與呵亓若冬涉水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0295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豫’,如字,本或作‘懊’。简文与此同也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豫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古本七句皆有‘兮’字。‘豫’,象属。此形容善為士者,循理应物,审于始而不躁进也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5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或云‘與兮’,或以下六句、三句无‘兮’字者,非也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苏辙本、陈象古本...
046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豫’,本又作‘與’,聚珍版弼注‘兮’作‘焉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與予冬涉川’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此章云:‘古之善為天下者。’是亦指君而言。疑‘士’字或系‘天下’二字之误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道’作‘士’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魏都赋注》引作‘古之士’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古之善為道者’,按: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注引作‘道’。依河上注,盖河上亦作‘道’字。范、易州、罗卷、臧疏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、赵写、馆本、张之象并作‘士’。成疏曰:‘故...
0455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士’亦君也。四十一章‘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;不笑,不足以為道。’‘上士’即上等之君,‘中士’即中等之君,‘下士’即下等之君也。...
03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