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11页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德明《音义》有‘道者於道’四字,云:‘河上於道者绝句;’疑古本河上并无‘同’字。又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义较明绝。河上、王弼‘於道’者、‘於得’...
0475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非是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所云虽本于《老子》,然非《老子》原文,不足為据。且此二句是承上文“求生之厚”而申言,非单独為“一段”明矣。又,“賢”后他本有“於”字,而帛书...
03014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磻溪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臧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又按:‘義’字实‘亦’字音讹,因‘而’一本‘亦’‘義’重出矣。”
07912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柔脆’作‘柔弱’为胜,盖‘柔弱’二字乃本章之主干也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》无上‘之’字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9_宋徽宗

宋徽宗云:“气形质具而未相离,曰渾沦。合于渾沦则其成不亏,《周易》所谓太极者是也。天地亦待是而后生,故云‘先天地生’。然有生也有非不生之妙,故谓之‘物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:“强兵以暴于天下者,物之所恶也,故必不得勝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虚无柔弱,无所不通。无有不可穷,至柔不可折。以此推之,故知无為之有益也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唐明皇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注)引王弼注:‘故可以為天地母也。’是古王本‘下’作‘地’,当据改正。今本经注并作‘下’,盖皆经后人所改也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也”、“歟”(或“與”)、“乎”三字古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。帛书本作“也”,感叹语气词,相当于今语“呀”。张弓,指上弓弦。《说文》:“張,施弓弦也。”又,此二语以張弓喻自...
0428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得多利而亡其身,何者为病也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反’,河上及傅奕作‘返’,此从王弼。”水海按:今见诸河上公本作“反”,道藏河上公注文本亦作“反”。但顾欢本引河上公注云:“言其遠,不超绝,乃复返在人身。”强思齐本、范应...
0375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。易州、磻溪、馆本同此(指傅奕本无‘故’字)。‘人’字,范同此,各本及《御览》二引并作‘王’。《说文》‘大’字下曰:‘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...
04210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所谓‘天之道,损有餘而補不足’,这正是老子看到自然界的一切,都是统一的,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,又都具有同一性。例如,昼夜交替、暑往寒来等自然现象,从直观看来,它...
05115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沖’,假为‘盅’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人谓王者也,所以云人者,谓人能法天地生成,法道清静,则天下归往,是以為王。若不然则物无所归往,故称人以戒尔。為王者当法地安静,因其安静,又当法天生化,功被物矣。又当法...
0415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見賢也”,损掩“若此其不欲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无“若此”二字。严遵本无“其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不欲見賢”。顾欢本“...
0287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众人之用神也躁,躁则多费;多费之谓侈。圣人之用神也静,静则费;少费之谓啬。’亦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。《孙子·军争篇》云:‘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。’《淮...
0388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赵‘君子’作‘聖人’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六朝残卷作'天下莫柔弱於水,言水柔弱,而攻堅强者莫知能勝',按'言水柔弱'四字似注文。'天下莫柔弱於水',赵写同此。···磻溪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柰卷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...
0536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卻走馬以糞’,古本‘糞’作‘播’。吴幼清本作‘以糞車’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如之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’,古本。‘乘’,去声,車数也。天子畿内,地方千里,出車萬乘,故曰‘萬乘之主’。谓君子犹不敢離‘重’与‘静’,如之何為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...
02814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潘'不知'作'能知'。赵写无'之'字。'
0467
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3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禍即罪之深重者也。言心贪前境,不知厌足害人损物为罪日深,非唯災及一身,亦乃禍延三族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根、君韵(文部),行、重韵(阳、东通韵,重叶宅王反)。觀、然韵(元部,觀音涓),主、下韵(侯、鱼通韵,主叶音渚)。臣、君韵(文、真通韵)。
08914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''能受国之垢,是為社稷主;能受國之不祥,是為天下王',各本无两'能'字。傅奕'主'上、'王'上有两'之'字。此并从《淮南子》。'
0497

《老子》46_述评

这一章节主要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乱的思想。 前四句老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,表示他对战乱的深厌痛绝。天下有道,社会安定,“却走马以粪”,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。天下无道,兵荒马乱,“戎马生于...
0257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'古者聖人執左契,合符信也。无文书法律,刻契合符以為信也。但刻契為信,不責人以他事也。'
0539